比亞迪營收超越特斯拉!中國電動車龍頭挾技術、價格優勢挑戰霸主地位

電動車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劇烈的變動,長久以來被視為業界標竿的特斯拉,如今正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強大壓力。根據比亞迪最新公布的財報數據,2024 年的營收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達到驚人的 1070 億美元(約新台幣 3.4 兆元),不僅創下自身紀錄,更一舉超越了特斯拉同期的 977 億美元(約新台幣 3.1 兆元)營收。這個數字不僅是一個里程碑,更像是一個明確的信號:電動車產業的龍頭寶座,可能不再是特斯拉的囊中物。

比亞迪銷量和營收雙雙告捷

回顧 2024 年,比亞迪的表現確實可以用勢如破竹來形容。全年總共交付了近 430 萬輛汽車,相較於 2023 年大幅成長超過 40%。雖然在純電動車的銷量上,比亞迪的 176 萬輛略低於特斯拉的 179 萬輛,但若將其廣受歡迎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也計算在內,比亞迪的總銷量規模遠超特斯拉,展現了其在新能源車市場的多元佈局與強勁力道。

此外,比亞迪不僅在年度數據上表現亮眼,其月銷量增長更是驚人。例如二月份,其月銷量同比暴增了 161%,與此同時,特斯拉卻在全球多個市場面臨銷售下滑和股價下跌的困境。這種強烈的對比,更加凸顯了比亞迪的競爭優勢。

除了亮眼的銷售數字,比亞迪近期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其發表的全新電池充電技術。比亞迪宣稱,這項新技術能讓電動車在短短 5 分鐘內,就補充將近 250 英里(約 400 公里)的續航里程,其峰值充電功率據稱可達 1000 千瓦,幾乎是特斯拉最新超級充電樁的兩倍。這項技術的發表立即讓比亞迪股價應聲上漲,更直接挑戰了特斯拉在充電基礎設施方面的領先地位。

比亞迪的市場戰略

比起技術創新,其實比亞迪更擅長運用靈活的定價策略與多元的產品線來攻佔市場。相較於特斯拉長期以來較為單一且價位偏高的產品策略,比亞迪提供了從入門級到高階,涵蓋純電動與混合動力的多樣化選擇,成功吸引了更廣泛的消費族群。

比亞迪 秦 L DM-i
圖/比亞迪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比亞迪近期在中國市場推出的全新電動轎車「秦 L DM-i」。這款車無論在尺寸、規格還是智能科技配置上,都被認為是直接對標特斯拉 Model 3。然而,其起售價僅需人民幣 11.98 萬元,幾乎只有特斯拉 Model 3 在中國起售價人民幣 23.55 萬元的一半!

更不用說,比亞迪旗下還有售價更低的入門級電動車款。這種極具殺傷力的價格優勢,尤其在當前中國消費者因應經濟放緩而更注重性價比的氛圍下,無疑對特斯拉構成了巨大的壓力。

業界分析普遍認為,特斯拉雖然是電動車的開創者,但其核心產品如 Model 3 和 Model Y 已多年未有重大改款,傳聞中更低價的入門車型也遲遲未能量產(預計最快 2026 年),這給了像比亞迪這樣反應迅速的競爭對手可乘之機。

-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

特斯拉的內憂外患

反觀特斯拉,近期可說是面臨多重挑戰。2024 年是特斯拉首次出現全球年度銷量下滑的年份,進入 2025 年後情況似乎並未好轉。甚至特斯拉現在在自動駕駛領域似乎落後於 Google 旗下的 Waymo,都讓投資人對特斯拉的未來感到擔憂。

延伸閱讀
全球串連特斯拉抗議活動!反馬斯克浪潮鎖定各地展示中心

根據外媒 JATO 的數據,今年二月特斯拉在歐洲的銷量平均下滑了 44%,而中國品牌的銷量則整體上漲了 82%。特別是在歐洲最大的汽車市場德國,特斯拉銷量更是暴跌 75%。此外,備受期待的 Cybertruck 皮卡銷售不如預期,轉售價值下滑。

不過,儘管比亞迪在全球市場來勢洶洶,但在美國市場,特斯拉目前仍享有相對的保護。由於美國政府對中國進口汽車設下的高額關稅與貿易壁壘,使得比亞迪等中國品牌難以大規模進入美國市場競爭。

川普政府時期發起的對中貿易戰,以及其近期再次強調將對進口汽車加徵關稅的言論,都暗示著這種保護主義態勢可能延續。甚至出現了川普在白宮為特斯拉站台、商務部長公開推薦特斯拉股票等罕見的政商合作景象,被部分美國評論視為政府力挺本土企業對抗中國競爭的信號。

未來幾年,這兩大巨頭的競爭無疑將是全球電動車產業最值得關注的焦點。美國的貿易壁壘能保護特斯拉多久?比亞迪能否突破限制,在全球市場取得更大成功?這場電動車的世紀之戰,顯然才正要進入高潮。

延伸閱讀
比亞迪攜手 DeepSeek 免費升級自動駕駛!中國電動車市場再掀功能競賽
川普:「不在乎因汽車關稅而漲價」!專家憂衝擊民眾荷包,美消費者掀搶購潮
川普宣布加徵汽車關稅25%!突襲宣布衝擊全球車市與盟友經濟
挪威近九成的新車都是電動車!達成全球電動化里程碑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