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掀起的關稅風暴,才剛讓全球科技業心驚膽顫,沒想到短短幾天內劇情急轉直下。白宮先是發布備忘錄,接著美國海關公告,將眾多關鍵科技產品,包括蘋果 iPhone、輝達 AI 晶片、電腦、伺服器等,從先前宣布的高額關稅清單中暫時移除。市場聞訊一度歡聲雷動,科技股上演絕地大反攻。然而,這齣看似利多的戲碼,隨著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的預告而顯得疑雲重重。他聲稱豁免只是暫時,預計一兩個月內將祭出專屬的半導體關稅。這番操作不禁讓人質疑:這究竟是政策混亂,還是一場精心設計的煙霧彈大戲?
半導體關稅豁免的技術性操作
川普政府 4 月 11 日的備忘錄,表面上是為了釐清先前行政命令中對半導體豁免的定義。備忘錄洋洋灑灑列出了數十項美國國際貿易稅則號列,從核心的晶片到應用端的電腦、手機、伺服器零組件、顯示器、甚至儲存裝置等,幾乎涵蓋了主流消費性電子及企業級硬體。這項追溯至 4 月 5 日生效的豁免令,並承諾退還已徵收的關稅,確實讓蘋果、輝達、台積電、戴爾、惠普、美超微等科技大廠及其供應鏈暫時鬆了一口氣。
這波技術性釐清涵蓋了 2024 年高達 3850 億美元的進口額,其中約 1000 億來自中國。此舉讓這些產品的平均關稅從可能高達 45% 的災難性水準,瞬間回落到僅約 5%,直接拆除了科技股眼前的關稅炸彈。蘋果、輝達股價應聲從低谷反彈,也帶動了相關科技類股的漲勢,市場似乎對這及時雨報以熱烈掌聲。
商務部長驚天預告
就在市場以為危機暫解之際,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週日在電視專訪中卻拋出了耐人尋味的說法。他直言,將手機、電腦、晶片等從互惠關稅中豁免,只是暫時措施,因為這些產品未來將被納入半導體關稅的範疇,而這項新關稅預計一兩個月內就會登場。
盧特尼克的論調是,美國不能依賴外國供應藥品、半導體等「基礎物品」,必須透過關稅手段鼓勵產業回流美國本土。他甚至強調,這些攸關國家安全的產品,不屬於可以透過貿易談判來豁免的項目。這番話的潛台詞似乎是:現在給你們的豁免,只是為了後續更精準打擊鋪路?
美國此次的半導體關稅,葫蘆裡賣什麼藥?
這就帶出了整起事件最令人費解的矛盾點:如果目標是促進半導體等關鍵零組件在美國製造,為何要大規模豁免使用這些零組件的終端成品?理論上,對中國組裝的成品課徵高關稅,才能有效迫使供應鏈轉移。如今反其道而行,豁免了中國組裝的成品,卻放話要對半導體本身加稅,這該如何解讀何在?
我們分析認為,這可能是一場精心計算的話術與策略性模糊。這番操作,首先是為了安撫華爾街與選民的權宜之計。豁免手機、電腦等攸關民生的消費品,能有效避免關稅立即衝擊物價,降低迫在眉睫的政治反彈壓力,同時也給予科技巨頭和股市投資人一顆定心丸,形同先發糖安撫,平息眼前的怒火。
然而,這大動作的豁免更可能是一層煙霧彈掩護。將市場目光聚焦在眼前的利多,但真正的戰略目標,也就是後續針對半導體供應鏈的精準打擊,則巧妙地隱藏在商務部長即將推出的預告之中。這或許是在為未來可能引發更大爭議的針對性措施,爭取佈局的時間與空間。同時,這種先豁免、再放話加稅的操作,也製造了極大的不確定性,成為重要的談判籌碼,形同向中國或其他貿易夥伴釋放強烈訊號:別高興得太早,牌桌上的主導權和後續手段仍牢牢掌握在美國手中。
當然,這也可能反映了川普政府內部鷹派與務實派之間的角力與妥協。豁免終端成品,或許是承認短期內供應鏈難以快速移回美國的務實考量。
不論背後真實劇本為何,川普政府這番反覆操作,已讓全球科技供應鏈再次陷入高度不確定性。對於密切關注情勢的民眾和需要做出關鍵決策的企業而言, 眼下恐怕只能繼續在政策的迷霧中摸索前行。在前景未明、風向可能隨時轉變的此刻,或許更需要保持冷靜、審慎評估,避免在訊息混亂或市場情緒波動下,倉促進行可能影響深遠的大規模投資或供應鏈調整,以免做出錯誤判斷而付出不必要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