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打入日本市場遇挑戰,提升電動車銷量成為難關?

分享

BYD(比亞迪)這家中國電動車巨頭,雖然在全球市場風光無限,但日本市場卻像是一座無法輕易跨越的高牆。這個自帶流量、由股神巴菲特背書的企業,過去多年在中國本土市場突飛猛進,甚至超越了特斯拉的銷量。然而,當BYD意圖在日本這個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扎根時,卻面臨了前所未有的阻礙。

比亞迪能打破「中國製造」的刻板印象嗎?

在BYD的日本銷售展廳,日本消費者對這款中國製造的電動車顯得興致缺缺,有消費者指出:「車子看起來不錯,但我不認為它會在日本賣得好。」這位消費者的質疑,反映了許多日本人對中國產品的根深蒂固的印象——他們普遍認為「日本製造」的產品品質遠優於中國和韓國。

雖然BYD不乏亮點,它的技術和性能在全球廣受好評,且與知名品牌如賓士、奧迪等車款相媲美。然而,歷史因素及兩國間的政治緊張關係,使得日本消費者對中國品牌抱持較大保留,這讓BYD在打入市場的路上舉步維艱。

BYD不惜重金行銷打開知名度

為了贏得日本消費者的青睞,BYD在當地推出了一系列優惠,包括對最新車款的前1,000台提供特別折扣,甚至聘請日本著名女演員長澤雅美為代言人,展開強大的電視廣告攻勢。然而,這些手段的投入,讓BYD的行銷預算大幅超支。BYD日本分公司總裁東福寺敦樹坦言,「我們的行銷成本遠超過了預算」,但他也指出,「這是必須的。」

除了行銷,BYD也積極投資基礎建設,計劃到2025年底前在日本安裝100個快充站,這將有助於其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然而,這些努力是否足以打動深受日本製造信仰影響的消費者,仍有待觀察。

-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

BYD的另類挑戰,日本政府補貼削減

除了市場上的種種障礙,日本政府的補貼政策改變,也成為BYD在當地推廣電動車的一大打擊。此前,電動車的補貼主要依據車輛性能來分配,BYD的旗艦車款如Atto 3 SUV,曾享有65萬日元的補貼。但今年4月起,補貼標準更改為與充電站設置數量及售後服務相關,這使得Atto 3的補貼驟減近一半,只剩35萬日元。

儘管如此,BYD並未退縮。他們快速做出反應,甚至推出0%貸款方案,並在家用充電器上提供現金回饋,期望以此吸引更多消費者。同時,BYD的中階車款如Dolphin,也以相對較低的價格(約363萬日元)進入市場,並獲得35萬日元的補貼。

日系車企反擊:電動車補貼保護本土市場?

日本政府調整補貼政策,是否是為了保護本土車企,這在業界引起廣泛討論。來自名古屋的汽車研究公司Fourin的中國研究經理周金成表示:「政府必須採取某些措施來保護本國汽車產業。」這項變更使得日系車企如豐田和日產,依然能享受高達85萬日元的補貼,特斯拉的某些車款甚至獲得了與BYD相同或更高的補貼。

根據行業數據顯示,儘管日本的電動車銷售總量仍然低迷,外國品牌在今年前七個月的市場份額卻接近70%。這說明了外國品牌,包括BYD,在一定程度上仍具市場潛力,但政府政策的轉向,無疑為這些品牌帶來更多挑戰。

BYD強調先贏取日本市場信任

儘管面臨層層挑戰,BYD並未選擇強行進入日本市場,而是希望透過產品的價格和性能優勢,逐步獲取消費者信任。BYD日本分公司總裁東福寺敦樹強調:「我們不打算強行推銷中國製造的形象,而是希望透過讓消費者親身體驗BYD的產品,改變他們的看法。」

這種「軟性策略」的成效,可能將取決於BYD能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立足點。在全球電動車市場高速成長的背景下,日本這個固有的「堡壘」是否會因BYD的進駐而出現裂痕,仍值得持續觀察。

推薦閱讀

你可能也喜歡

其他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