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市場中的電動車(EV)銷售,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市場寒冬。2024年8月,德國新車註冊量急劇下降,跌幅達27.8%,其中電動車銷量更是創下歷史新低。隨著政府補貼政策的結束,德國這一歐洲最大的汽車市場正在經歷一場顛覆性的轉變,令整個行業感到惶恐。
電動車需求急劇下降:政府補貼結束的後遺症
根據德國聯邦交通局(KBA)的數據,2024年8月,德國僅有27,000多輛電動車註冊,這比去年同期下降了驚人的68.8%。德國車輛進口商聯合會(VDIK)指出,這種「歷史性下滑」主要是因為去年8月消費者搶購電動車,以享受即將結束的政府補貼。但自補貼取消後,需求持續低迷。
德國一直以來是推動電動車發展的領頭羊,然而,當政府逐步縮減補貼時,市場的需求瞬間轉向。有分析師悲觀預測:「德國的電動車市場已經開始倒退。」他認為,今年電動車的銷售將遠低於2022和2023年的水準,並且未來幾年內改善的可能性不大。
當下,德國消費者似乎更願意選擇傳統燃油車。Gall指出,許多潛在的購車者甚至不打算購買新車,這使得電動車銷量更加雪上加霜。隨著歐盟對汽車排放標準日益嚴格,以及來自中國等外國競爭對手的強勁挑戰,德國汽車製造商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福斯考慮關閉工廠:電動車低迷對汽車產業的衝擊
面對這場電動車銷售低迷的風暴,德國汽車巨頭福斯(Volkswagen)也傳出震驚市場的消息,表示可能首次考慮關閉德國國內的部分工廠。福斯旗下的奧迪(Audi)也在7月宣佈,可能會關閉位於布魯塞爾的電動車生產廠。
此舉無疑顯示出電動車市場的低迷,已經對整個汽車行業帶來嚴重影響。政府補貼政策的改變,讓許多車企陷入兩難,不僅是福斯,許多電動車廠商也不得不重新審視他們的市場策略。
德國政府計劃新補貼:能否挽救低迷的電動車市場?
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國勞工部長Heil表示,政府計劃推出新的電動車購車補貼方案,以期重新振興市場。但即使有這樣的支持,市場觀察人士仍不樂觀,認為僅靠補貼,只是救急不救命,恐怕難以逆轉當前的低迷態勢。
全球電動車市場的挑戰與競爭
與此同時,儘管歐洲和北美市場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EV)設下了層層限制,中國的電動車巨頭如比亞迪(BYD)、理想、蔚來和小鵬等廠商的銷量卻持續增長。比亞迪在2024年8月達到創紀錄的37萬輛銷售量,其中純電動車的銷量增長了12%,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更是飆升了48%。
此外,Tesla的中國製電動車在8月也實現了3%的銷量增長,顯示出全球電動車需求仍然強勁,尤其是中國廠商在面對美國、歐盟和加拿大等地的關稅挑戰時,依然保持強勁的競爭力。
中國製造電動車在歐洲的「混戰」
雖然全球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設下了各種關稅,但中國車廠如比亞迪和吉利的銷量卻逆勢增長,尤其是在歐洲市場。儘管歐盟於2024年8月降低了Tesla的中國製車輛的額外關稅,將其從20.8%削減至9%,但其他中國車廠如上汽、吉利和比亞迪則仍需面對高達36.3%的關稅。
這些政策的變化,讓中國廠商不得不考慮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以應對各國的額外關稅。例如,比亞迪已經投資數十億美元,在歐洲、亞洲和南美洲擴建製造設施,計劃進一步擴大海外市場的佔有率。
德國電動車市場能否絕地反彈?
德國電動車市場的急劇下滑,不僅是對政府政策的一次考驗,也對整個汽車產業提出了新的挑戰。福斯等德國汽車巨頭面臨的困境,顯示出電動車市場的波動性和全球競爭的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