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翻車!中國CPI低迷僅漲0.6%,經濟疲軟恐掀更大風暴

分享

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僅增長0.6%,遠低於市場預期,引發市場對經濟陷入「通縮泥沼」的恐慌。更令人擔憂的是,儘管食品價格因天氣異常而上漲,但整體經濟需求依舊疲軟,這可能只是更大危機的開端!

中國CPI不如預期,「經濟寒冬」真的來了?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最新報告,8月份CPI年增0.6%,低於市場預測的0.7%。儘管食品價格因持續的高溫和暴雨大幅上漲,蔬菜價格甚至飆升了21.8%,但其他領域的需求卻急劇下滑,特別是交通、家用品和房租等非食品類別的價格都在下降。這意味著整體經濟依然疲軟,國內消費需求沒有回暖跡象。

根據專家的觀點,這一數據讓人擔心中國正在面臨嚴重的通縮風險。過去的經濟放緩只是「小試牛刀」,現在的局勢顯示出真正的經濟「寒冬」已經到來。

製造業雪上加霜,PPI陷入更深的「通縮旋渦」

更具挑戰性的是,與CPI相對應的製造業指標——生產者物價指數(PPI),8月同比下降了1.8%,遠超市場預期的1.4%跌幅。這表明中國的製造業正面臨更大的困境,需求不足、成本壓力加劇,以及房地產市場的疲軟,正讓整個製造業陷入低迷。

隨著能源、燃料價格的下滑,特別是石油、煤炭等行業的價格同比下降了3%,中國的製造業正深陷「價格戰」和「需求不振」的雙重夾擊。專家警告,這場「通縮旋渦」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更加惡化,企業的利潤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經濟復甦恐怕遙遙無期。

-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

政策反應不足,經濟「雪崩」恐無法避免?

中國前央行行長易綱日前在一場會議上罕見地公開警告,表示中國需要立即應對這種通縮壓力,並強調目前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需要更加積極。然而,目前的政策措施似乎未能有效刺激經濟。儘管政府推出了超長期國債和設備升級補助,但消費者信心仍低,零售銷售在7月僅增長2.7%,遠低於往年水準。

有經濟學家指出,中國現有的刺激措施猶如「杯水車薪」,根本無法扭轉目前的經濟疲軟局勢。 無論是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失業率的高漲,還是持續的貿易戰,都讓中國經濟前景蒙上了厚重陰影。

更大的危機,凜冬將至?

中國的經濟困境不僅僅是通脹數據疲軟,背後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持續下降的消費信心和企業投資意願。許多消費者選擇推遲購買決策,而企業則因需求不足削減工資,陷入惡性循環。尤其是在電動車和太陽能等行業,激烈的價格戰進一步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

此外,人民幣的貶值和政府債券利率創新低,都進一步凸顯了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專家警告,若不採取更加激進的政策措施,中國可能會陷入更嚴重的「經濟雪崩」,難以達成5%的年度增長目標。

了解更多中國2024經濟動態,請參閱
2024 中國經濟觀察:挑戰與機遇交織的時代
中國退休年齡延後!社會陷入困境:年輕人失業,老年人不能退休

推薦閱讀

你可能也喜歡

其他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