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決議針對中國電動車祭出最高45%關稅!

分享

歐盟已決定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施加高達45%的關稅,儘管歐盟內部存在嚴重分歧,但這項決議最終還是通過,恐將成為歐盟十年來與中國最嚴重的貿易衝突之一。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這項關稅決議的背景、影響,以及歐中之間可能爆發的貿易戰風險。

歐盟內部立場分歧

歐盟的這項決議可說是內部矛盾的最佳縮影,儘管歐盟有27個成員國,但在這次針對中國電動車的投票中,10個成員國支持、5個反對,剩下的12個國家選擇棄權。根據歐盟規定,至少需要15個成員國反對且代表歐盟65%的人口比例,才能夠阻止這項提案,因此即便有國家反對,也無法改變結果。

德國的立場

德國之所以反對這項關稅,主要是因為其汽車產業高度依賴中國市場。德國的三大汽車製造商BMW、賓士和福斯,都在中國設有龐大的生產和銷售業務,德國擔心,若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祭出高關稅,中國可能會以牙還牙,對德國汽車進口進行報復,這可能會嚴重影響德國汽車產業的競爭力。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更指出,這項決策是在錯誤的時機下做出的,當前歐洲汽車需求疲軟,加上生產成本上升,此舉只會讓歐洲的汽車產業雪上加霜。

法國與其他國家的支持

相較於德國,法國則持截然不同的態度。法國汽車工業會(PFA)表示,他們支持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祭出關稅,認為這是保護歐洲汽車產業的必要措施,法國的立場顯示出他們對中國過度補貼行為的擔憂,並希望透過這項措施來捍衛歐洲的公平競爭環境。

法國並非唯一支持關稅的國家。義大利、波蘭等多個國家也認為,中國的過度補貼不僅傷害歐洲的競爭力,更可能導致歐洲汽車產業在未來失去主導地位,因此,他們認為,這項決議是對抗中國經濟擴張的必要手段。

高關稅將如何影響電動車市場?

這項45%的關稅措施,將對中國車企帶來巨大的衝擊,尤其是那些依賴低價策略來打入歐洲市場的品牌。像是比亞迪、吉利和上汽等公司,原本透過相對低廉的售價吸引歐洲消費者,但新關稅政策下,這些車型的價格勢必大幅上漲,削弱它們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力。

對歐洲消費者的影響

由於中國電動車在價格上原本具有優勢,這項關稅可能會導致歐洲市場上的低價電動車選擇變少,使得歐洲電動車價格普遍上漲,與歐盟推動碳中和的目標形成矛盾,因為較高的電動車價格可能會減少消費者對電動車的需求。

環保團體「交通與環境」也警告,若關稅導致電動車供應減少,歐洲可能無法如期達到2025年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

-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

中國可能的反擊手段

面對歐盟祭出的高關稅,中國政府已表達強烈不滿,並威脅將採取報復措施。根據中國商務部的聲明,這項關稅被認為是「不公平、不合理的貿易保護主義」,並且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則,因此中國極有可能會針對歐洲汽車業和其他商品,進行進一步的貿易限制。

潛在的報復措施

目前,中國已經對歐盟多項商品進行調查,包括乳製品、白蘭地和豬肉進口。這些舉措被認為是中國試圖施壓歐盟撤回關稅的手段。

中國政府回應與措施詳見 歐盟將投票決定是否對中國電動車課稅!雙邊貿易戰一觸即發?

下一步:尋求談判或持續對抗?

儘管歐盟已經表達了要對中國電動車課徵高關稅的決心,但歐盟執委會同時也強調,他們願意繼續與中國進行談判,歐盟官員表示,若中國願意做出價格承諾,設定最低銷售價格或進行其他調整,這項關稅措施或許可以緩和。

目前,歐盟執委會正考慮採用類似於十年前針對中國太陽能板的策略,與中國達成「價格承諾協議」,這可能包括設定最低進口價及進口配額。

中國汽車企業可能的因應策略

面對歐盟的關稅威脅,中國車企可能會加速在歐洲設立生產線,直接在當地製造電動車,以避開高額進口關稅。

目前,比亞迪、長城汽車等公司已經開始著手規劃在歐洲建立生產基地,而這可能反而促使更多中國企業進入歐洲市場,長期來看對歐洲汽車業不見得是好消息。

中國與歐洲的貿易戰即將爆發?

未來幾週,歐中雙方是否能夠找到妥協方案,將成為全球汽車市場的重要觀察點,若雙方未能達成協議,全球汽車市場的格局可能將被徹底改寫。面對這場日益激烈的貿易對抗,歐洲和中國都必須審慎應對,否則這場電動車的貿易戰將對全球經濟帶來深遠影響。

更多相關新聞報導
2024 中國經濟觀察:挑戰與機遇交織的時代

推薦閱讀

你可能也喜歡

其他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