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於近期宣布將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展開一項全新的「Section 301」調查,重點鎖定家電、汽車、防禦設備等廣泛應用的「成熟製程」晶片。這項調查不但在拜登政府與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之間交接,更讓外界關注到兩國之間的晶片角力仍在持續升溫。
中國商務部針對此舉迅速回應,強調美國將干擾國際供應鏈並破壞市場秩序,並警告將採取必要手段捍衛自身權益。就在美國持續祭出多項出口管制與關稅威脅之際,中國同樣加碼投資本土供應鏈,並積極進行「去美化」與自我技術突破,兩大經濟體的科技競爭風暴一觸即發。
美國調查:聚焦中國半導體的成熟製程晶片
在過去幾年,美國對中國的半導體管制多著重於先進制程與高階人工智慧晶片。但在這次「Section 301」宣示的新調查中,美方目標轉向更普及的成熟製程晶片。這些晶片廣泛運用於車用電腦、醫療器材、白色家電、通訊設備甚至國防工業零組件。
美國貿易代表署指出,中國長年透過龐大的國家補貼,推動本土晶片製造與市占率提升,使得市場競爭產生非市場化扭曲。此次調查預計涵蓋中國的政策法規、產業發展計畫以及是否存在不公平補貼等問題。若最終裁定中國違反美方所稱的「公平競爭原則」,便可能衍生更多關稅或進口限制措施。
中國企業的囤貨策略
儘管美方祭出種種管制,近幾年美、日、歐洲的主要半導體設備商對華營收卻依然屢創新高,原因在於中國企業積極「囤貨」,加速拉貨供應及備零件,以防未來禁令升級。有些業者甚至將生產線外移到新加坡或馬來西亞,以降低美國本土出口限制的風險。
然而,中國大廠加速「去美國化」產線佈局,也顯示出過去若只有單純的「美國出口管制」,企業或許能透過外移生產來規避。但在近期更加嚴密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美國人士規範」以及與日本、荷蘭協同的多邊管制推進下,想靠單純改換生產地來迴避出口禁令的難度正大幅提升。
拜登交棒川普:美中科技對抗恐持續加劇
此項調查的時機點也備受矚目:美國總統拜登政府正式對外宣佈後,後續將移交給即將就任的川普團隊接手。外界普遍預期,曾經在2018至2019年對中國祭出大規模關稅的川普,未來也很可能沿用甚至加碼對中國晶片企業的限制,包括新增關稅、延長不許可名單及擴大制裁範圍等。這意味著美中兩國在科技與經濟領域的對抗並未因時間推移而趨緩,反而可能進一步升級。
中國回應:自給自足與去美化的雙管齊下
中國方面一向視半導體供應鏈安全為國家戰略核心。近年來,在「中國製造2025」及多輪大基金的扶持下,積極打造晶片本土供應體系,不僅在先進技術領域培養研發能量,更在成熟製程做大規模擴張。
各省市紛紛推出財政補助和稅費減免,吸引大量專業人才和企業進駐半導體產業園區。加上在美國接連推出對中限制後,中國企業更積極推動「去美化計畫」,避免過度依賴美國關鍵零組件與專利技術。
然而,即便中國在經費投入與本土業者支持上力度空前,目前在頂尖設備如EUV光刻機等領域依然難以擺脫對歐美日廠商的技術依賴。因應美國的再三施壓,中國商務部多次公開表態,譴責這些調查和關稅手段違反WTO原則。官方更多次警告美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顯示雙方在貿易與科技領域仍可能爆發更多衝突。
全球供應鏈的潛在衝擊
美中雙方的制裁與反制,最終恐影響的不僅是兩國企業,也可能波及全球供應鏈。成熟製程晶片在汽車、通訊、工業設備甚至家電中地位舉足輕重,若貿易戰擴大,將造成全球市場價格波動以及產能衝擊,甚至讓許多歐美企業面臨物料短缺與成本上漲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