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鐵與美國鋼鐵公司控告拜登政府阻擋收購案

分享

美日鋼鐵巨頭日本製鐵與美國鋼鐵公司最近聯手對拜登政府提出法律訴訟,起因在於拜登政府於本月初祭出行政命令,強勢擋下日本製鐵計畫斥資逾千億美元收購美國鋼鐵公司的併購案。我們將在本文中,帶大家來梳理事件脈絡,分享此案可能對全球鋼鐵供應鏈以及美國政治生態所造成的影響。

日本製鐵、美國鋼鐵公司的收購案

在2024年開始的併購案談判中,日本製鐵首先對美國鋼鐵公司展現極高誠意,不僅提出高額收購金額,更計畫注入逾數十億美元的資本,用於升級美國境內的老舊煉鋼產線,並聲稱「併購能夠強化美國國內鋼鐵生產」。

然而,美國政府於今年1月3日,由拜登總統正式發布行政命令,擋下該筆交易。白宮及負責外資審查的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皆表示:「此舉是出於維護國家安全並確保美國須維持本土主導的鋼鐵供應鏈」。拜登更在聲明中強調,若美國鋼鐵公司被外國買家收購,美國可能失去其在關鍵基礎建設與軍事防禦方面不可或缺的鋼材生產能力。

不過,日本製鐵與美國鋼鐵公司雙方聲明指出,拜登早在2024年3月就曾公開表態不希望這件交易發生,導致審查程序淪為形式走過場。兩家公司皆認為拜登早有定見,使得真正以專業角度出發的國安審查無法進行。

雙方法律訴訟焦點

在日本製鐵與美國鋼鐵公司提出的第一份訴狀中,他們以「程序正義遭忽視」為由,向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聯邦上訴法院提告。他們主張總統刻意忽視他們所提出的任何方案,並質疑政府嚴重違反了企業應有的「正當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先前在美國被禁止的外資併購案,日本遭行政命令攔截這類情形相當罕見,也引發部分美國經濟學家與法律專家批評,認為政府更像是在為爭取工會支持而干預市場機制。

除了與拜登政府對簿公堂,日本製鐵與美國鋼鐵公司還在賓州西區聯邦地方法院另提第二份訴狀,將矛頭直接指向美國國內的鋼鐵對手美國鋼鐵公司 Cleveland-Cliffs、該公司執行長Lourenco Goncalves,以及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總裁David McCall,指控三方涉嫌違反反托拉斯法並進行非法勾結,包含提出所謂的「特別利益交換」,要工會全力阻擋日本製鐵對美國鋼鐵公司的收購。

該訴訟甚至援引美國的《反勒索及受賄組織法(RICO)》,認為對方的行為已經構成壟斷意圖及非法共謀。

川普與工會在選舉考量下的鋼鐵外交

在這場鋼鐵業版本的「政治戰」中,即將就任的準總統川普也透過社交平台Truth Social表態,繼續保持他一貫的「美國第一」立場,他質疑為何要在新一波關稅即將祭出之前,賣掉美國鋼鐵公司,並暗示加徵關稅後,公司價值可望攀升,因此在此時拋售是短視近利。

另一方面,工會組織「United Steelworkers」則支持拜登政府的作法,稱阻擋外資全面掌控美國鋼鐵公司對保護國家安全、維繫美國本土鋼鐵產業至關重要。

而該工會組織目前擁有超過百萬名會員,其中相當大的比例分布在賓夕法尼亞等重要搖擺州,對選舉結果影響不容小覷。也因為如此,日本製鐵與美國鋼鐵公司此刻在訴狀中強調,這背後是拜登為了兌現對工會的政治承諾,不惜扭曲和操控審查過程與結果。

全球鋼鐵業的未來

對於日本製鐵與美國鋼鐵公司而言,此次兩份訴訟雖被外界視為拚個「最後一搏」,但依照美國總統在外資審查上的裁量空間,歷史上幾乎沒有被推翻的先例。尤其拜登把「確保美國主權」列為優先事項,已多次公開表明寧可犧牲外資整合的潛在利潤,也要維繫本土產業。而且不少專家點出「總統基於國安理由行使的否決權」,即使走到法院,勝算也相對偏低。

這起事件極有可能對全球後續的跨國企業併購風氣產生示範效應,揭示「國安」、「政治」與「美國利益」在重大併購案中的交互影響,美國鋼鐵業這場風暴遠未落幕,未來發展值得我們持續追蹤。

事實查證與資料背景

推薦閱讀

你可能也喜歡

其他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