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俄貿易創歷史新高,美國制裁挑戰下持續拓展經貿版圖

2024 年底,中俄貿易額再度刷新紀錄,依據中國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和俄國進出口總額約達 1.74 兆人民幣(約 2370 億美元),再度凸顯了雙方在面臨西方制裁與地緣政治緊張的局勢下,仍能透過經貿往來穩定彼此的經濟聯繫。

雖然整體成長幅度較 2023 年大幅放緩,但在俄烏戰爭進入第四年、美歐陸續加強對俄金融與能源業制裁的情況下,中俄仍維持了合作關係,根據中國海關資料轉換成美元後,兩國 2024 年貿易總值約達 244.8 億美元,比 2023 年的 240.1 億美元略有增長,儘管增幅有限,卻創下歷史新高。

2024 年中俄貿易數據一覽

在整體貿易規模上,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雙邊貿易占俄國整體對外貿易的三分之一以上,比較細部數據可見,中國對俄羅斯出口約有小幅度的成長,其中以電子產品、汽車及化學製品等品項最受矚目。

這些商品能在俄國市場提供替代選擇,原因在於西方制裁後,俄羅斯民眾可供選購的國際品牌明顯變少,中國製造商便乘勢擴張。

最顯著的一點是,在 2023 年中國對俄出口曾一度爆發式上漲超過五成以上,然而今年的成長卻明顯放緩至個位數。出口端減速凸顯了俄羅斯消費力受制於戰事與金融制裁的影響;另外,俄羅斯進口至中國的成長幅度也相對收斂,2024 年僅約 1% 的上升,相較於 2023 年的兩位數增幅顯得疲弱。然而放在國際環境背景來看,能在多重壓力下仍有小幅度上漲,說明雙方合作的延續性依舊存在。

貿易關鍵支柱:能源與汽車

談到中俄貿易,就不能忽略能源市場,俄羅斯對中國的輸出仍以石油、天然氣與礦產等原物料為大宗。由於西方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愈趨全面,俄方勢必要將原先面向歐洲的能源出口向亞洲市場轉移,以中國與印度這兩大新興能源買家為重心,來穩住石油與天然氣收入。

另一方面,汽車產業也是一大亮點,中國品牌車在俄羅斯的銷量 2024 年後半段雖受到俄方調整車輛處置稅、要求加強在地生產等政策影響,導致出口增速放緩,但回顧整體年度,汽車輸俄規模仍然比前一年要高。

也就是說,在西方車廠退出俄羅斯市場後,中國車廠得以搶下更多市場空間,但未來俄方為了因應本土就業與工業發展,「要在境內生產車輛」的強硬立場,也會讓中國汽車公司在 2025 年勢必要思考是否加強當地生產線或進行合資,才能在變動的政策環境中維持出口規模。

-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

金融制裁與支付障礙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美歐不斷加碼對俄制裁,許多俄羅斯金融機構或國際交易管道遭封鎖,兩國之間的資金結算屢屢面臨障礙。

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於去年底公開表示,雙方的「相互支付結算」是中俄貿易最大的挑戰,暗示今後可能需要更靈活的結算方式,例如擴大使用人民幣和盧布的直接交易、或在俄方的數位支付系統上展開合作。

在此背景下,雖然兩國領袖常以「夥伴關係」或「戰略協作」等詞形容中俄關係,但實際貿易運行面臨的國際銀行結算與保險服務等障礙,仍使部分中小企業在接單時得三思而行。

戰事陰影下的地緣政治因素

2022 年俄羅斯揮軍烏克蘭,引發了西方國家強力抵制,再加上戰事不斷延燒,已進入第四年。歐洲各國對俄羅斯的能源和金融依賴度全面降低,致使俄羅斯不得不加速「向東方轉移」;對中國而言,與俄方貿易既能鞏固自身供應鏈,也為未來更多交易取得經濟保障。

然而,伴隨制裁與戰局持續,華盛頓與其盟友也陸續警告若有第三方國家為俄軍提供關鍵零組件或武器裝備,將面臨嚴厲處置。未來中國與俄羅斯若繼續在軍工或關鍵技術領域裡展開合作,國際政治壓力預料只會加劇。

機遇與風險並存

未來只要俄烏戰爭尚未停止,西方恐將持續針對俄羅斯祭出更多制裁手段,而一旦這些新制裁落地,中俄貿易的支付結算與物流運輸都將面臨進一步考驗。目前2024 年再創新高已成定局,至於 2025 年能否維持同等甚至更高水準的雙邊貿易,仍待戰事發展、經濟制裁和全球政治環境是否升級而定。整體來看,中俄貿易雖具穩定向上的動能,但風險也在不斷發酵,確是未來最值得關注的國際經貿焦點之一。

延伸閱讀
2024年中國貿易順差近兆美元創歷史記錄

事實查證與資料背景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