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 Nissan與本田 Honda合併破局?傳考慮鴻海等新夥伴協助電動車轉型

分享

在日本車壇掀起話題許久的 日產 Nissan 與 本田 Honda 合併案,近期似乎走向終結。根據多方消息,Honda 希望以「使 Nissan 成為子公司」的方式進行整合,卻讓 Nissan 高層態度轉趨保留,甚至考慮撤出談判。

同時,臺灣科技大廠鴻海再度進入市場討論視野,傳言 Nissan 有意尋求包括科技公司在內的新合作對象。這起「未完成的日本車廠合併案」,究竟對車市、電動車發展以及 Nissan 的未來走向會帶來何種影響?以下為整理與剖析。

日產與本田整合計畫卡關

Nissan(以下稱日產)與 Honda(以下稱本田)從2024年底陸續傳出將採取「合併」或「在共同控股公司下整合」的可能性,一旦成功,原本將打造出市佔全球第三大的汽車集團。然而,雙方多次協商後,本田被指出曾堅持「日產成為子公司」的整合模式,使日產方面頗感不平衡。

有知情人士透露,日產 CEO 已私下與本田方面溝通,表示無法接受「附屬」地位,並認為該提議已影響到日產未來的策略彈性。

日產與鴻海傳聞躍上檯面

既然本田與日產的合併案出現重大挫折,下一步該怎麼走?業內消息指出,日產不僅有意擴大與其他車廠接觸,同時也在考慮與科技產業合作,其中包含臺灣電子代工龍頭鴻海。先前便有報導提及,鴻海積極佈局電動車製造與平台,想要複製「iPhone 代工」的成功經驗,並且在電動車領域扮演關鍵供應鏈角色。

不過有趣的是,日產在2024年曾拒絕過鴻海的「收購或進一步合作」提案,主因可能是雙方對於未來控制權與營運分工仍有分歧。但值得注意的是,鴻海的電動車業務主管——前日產高層關係人員,也被視為日產能否與臺灣合作的潛在關鍵。尤其在電動車、智慧車趨勢下,與科技公司合作已成為傳統汽車製造商的重要路徑,畢竟自駕技術、車載系統與電池供應等都需要更強的軟硬體整合能力。

-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

為何日產急需新夥伴?

日產在最近幾年經歷了相當大的動盪,先是前內部鬥爭,再加上全球車市競爭加劇,新創電動車品牌快速崛起,令日產的市佔與營收都面臨壓力。從市場銷售數據來看,日產曾在北美市場採取「大幅折扣」刺激買氣,反映經營策略較為被動,也表示日產的現金流相較於其他日本車廠並不算穩健。

為了快速追上電動車和軟體驅動車的潮流,日產需要外部資源與技術分享,而一旦與本田合併破局,勢必得另尋更具彈性的合作方式。

問題是:下一步該如何合作?

有些人可能會問:日產會不會與其他車廠談判?或是直接走向與科技公司進行策略聯盟?事實上,日產已經表達將在董事會中正式討論撤出本田合作案,並且希望在 2025 年前決定新的合作方針。傳統車企、科技公司、甚至潛在投資人都有可能成為日產下一步對象。

面對電動車時代的來臨,各家車廠紛紛衝刺研發與轉型,若日產能藉由與科技業合作,用更開放的方式整合軟體平台與供應鏈,或許能在「後疫情」以及「電動智能化」時代逆勢翻身。只是,真正能否確立雙贏關係,還得看日產願意拿出多少整合資源,以及對方是否樂於共同承擔風險。

延伸閱讀
Honda與Nissan併購談判終止!改採戰略夥伴關係
本田與日產要併購了嗎?日系汽車巨頭合力搶攻電動車市場
Honda Nissan 合併新進展!2026 年即將誕生全球第三大車廠

推薦閱讀

你可能也喜歡

其他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