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攜手 DeepSeek 免費升級自動駕駛!中國電動車市場再掀功能競賽

分享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BYD) 2月10日正式宣布,將在旗下 20 餘款新車型(含平價車款)免費標配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並整合中國新創 DeepSeek 的人工智慧技術。此舉不但讓中階以下的消費者也能享受類似「自動駕駛」功能,更被業界視為新一波「功能升級戰」的開端,引發小鵬與吉利等對手股價下挫。

過去一年比亞迪曾在價格上大打出手,但如今他們改以「天神之眼」、「DiPilot」等智慧駕駛功能取勝,讓市場震撼之餘,也為中國電動車產業掀起新一輪發展思考。

比亞迪免費提供先進駕駛輔助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線上發表會強調,先進駕駛輔助未來會像安全帶或安全氣囊一樣,成為基本的安全標配,而不是可有可無的高價選配。這次比亞迪在多個系列車款—包含海洋、漢、宋、元以及部分混合動力車型將全面導入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尤其將「天神之眼」等高階運算功能也擴及到入門車款,最低起步價僅 69,800 人民幣。

「天神之眼」或「DiPilot」系統結合硬體感測器、DeepSeek 的 AI 算法與大數據平台,能在城市道路與高速公路針對車距、路況加以監控,甚至能提供自動泊車、智能換道、車道保持等功能。比亞迪官方表示,部分高階車型搭載 LiDAR 等感測器,未來將可在低光源、雨霧等複雜環境中更精準掌握路況。而且隨著用戶實際使用產生的行車數據不斷回饋,大規模訓練後的演算法也會更趨成熟。

小鵬汽車、吉利股價應聲下跌

比亞迪此舉立即在港股市場引發震盪。小鵬與吉利股價於 2 月 11 日早盤分別下滑 5.9% 與 7.2%,顯示投資人憂心其他品牌難以跟上比亞迪的「免費升級」策略。

先前小鵬、蔚來、理想等新創車廠都將智慧駕駛技術視作差異化優勢,不少功能更是付費訂閱模式。如今比亞迪大規模「零加價」恐將衝擊這些品牌,迫使他們重新思考定價與研發方向。雖然零跑汽車也火速推出搭載高階駕駛輔助的平價車款,但業內人士認為,產品成本壓力勢必推高,是否能長期維持利潤仍是疑問。

不僅如此,外界也在觀察 Tesla 在中國的因應方式。馬斯克一再表示「完全自動駕駛」即將在中國上線,但至今仍未取得北京當局批准。此外,Tesla 在美國的 FSD 功能採取高額付費或訂閱制,而比亞迪在中國的「天神之眼」系統卻近乎「全面贈送」,兩者策略大相逕庭。不少分析師推測,這可能引發 Tesla 未來在中國是否要調整軟體收費機制的討論,並且還會考量美中雙邊政策與數據安全限制。

-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

比亞迪與DeepSeek的國家安全問題

雖然比亞迪在中國市場風頭正盛,但國際分析機構也提醒,過度整合中國AI DeepSeek 或面臨「國家安全」疑慮,恐增添進軍西方市場的難度。Stansberry Research 分析師就指出,西方國家近年對中國高科技產品的審查趨嚴,比亞迪車載 AI 收集的大量行車數據,一旦被視為「安全風險」,就可能面臨進口限制或輿論質疑。

然而比亞迪的發展確實展現中國電動車產業正在積極搶占全球市占版圖的企圖心。該公司 2024 年在全球市場銷售量突破 400 萬輛,陸續進軍巴西、歐洲等地,且攜手當地政府與供應鏈落地生產。有觀察人士認為,比亞迪的國際布局不只賣車,更希望打造「軟硬整合」的生態系,於新興市場先建立口碑,再進一步拓展成熟國家。只是未來若各國祭出更多技術審查、數據限制等法規,比亞迪是否能因應自如,仍有待持續觀察。

智慧駕駛成新標配?

早在 2023 年比亞迪管理層就對智慧駕駛的保險與責任問題表示憂慮,認為行車事故一旦涉及高階輔助駕駛,容易衍生責任歸屬不明的風險。然而隨著汽車產業數位化與 AI 演算法的演進,輔助駕駛或自動駕駛系統正從高階車款逐漸下放至大眾市場。正如王傳福所言,這些科技或許和安全帶、氣囊一樣,終將成為「沒有它就不安心」的基本配備。

另一方面,也有分析人士提醒,「可用」與「安全有效」仍有差距。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部門負責人余承東就曾暗示,有些品牌雖然快速整合各種智慧駕駛功能,但在複雜路況環境下的實測可靠度仍需時間驗證。駕駛者與監管部門仍須全程介入,確保誤判率降至最低。

延伸閱讀
挪威近九成的新車都是電動車!達成全球電動化里程碑

推薦閱讀

你可能也喜歡

其他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