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備受矚目的真人版電影《白雪公主》(Snow White)上映後風波不斷,不僅未能複製過往真人童話電影的成功,最新票房預估更顯示,這部電影可能面臨高達1.15億美元(約新台幣37億元)的鉅額虧損。其中,女主角瑞秋曾格勒(Rachel Zegler)的一連串爭議言論,被認為是拖累票房的關鍵因素之一,讓這部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大片,前景蒙上陰影。
白雪公主票房遠不如預期
根據好萊塢權威媒體 Deadline 引述發行界消息人士的分析,真人版《白雪公主》的全球最終票房預估約為2.25億美元,其中北美本土市場可能僅貢獻1億美元,甚至不如2019年被視為票房失利的真人版《小飛象》(Dumbo)的1.15億美元。海外票房預估則約為1.25億美元。
然而,這部電影的製作成本卻相當驚人。據報導,扣除英國退稅補助後,淨製作成本高達2.7億美元,這還不包含因好萊塢罷工、英國片場火災等意外導致的延誤與額外開銷。若再加上全球約1.11億美元的行銷費用、後續分潤與其他雜項支出約2900萬美元,總支出估計高達4.1億美元。
兩相比較之下,即使加上後續的影音串流、電視版權、周邊商品等收入,總營收預估約2.95億美元,仍遠遠無法打平成本,預計將導致迪士尼面臨約1.15億美元的虧損。
言論風波的爭議核心
真人版《白雪公主》從選角開始就充滿爭議,由拉丁裔的瑞秋曾格勒飾演「肌膚雪白」的白雪公主,引發部分質疑。然而,更大的風暴來自曾格勒本人在電影宣傳期間的連串發言。她曾公開批評1937年的動畫原版,稱王子跟蹤公主的愛情故事「很奇怪」,並表示新版將更具「政治正確」與女性主義色彩。
此外,她在宣傳電影預告片的推文後加上「解放巴勒斯坦」的標籤,據傳此舉引發了與飾演壞皇后的以色列籍女星蓋兒加朵之間的嚴重不和。不僅如此,她還曾發表針對美國前總統川普及其支持者的激烈言論,希望他們永不得安寧,雖然事後為此道歉,但已造成傷害。
白雪公主電影被政治正確反噬
除了演員的爭議,電影本身似乎也未能贏得影評與觀眾的廣泛認同。批評者認為,過度強調政治正確的改編,以及先前傳出的七個小矮人改由不同身高、種族的生物取代,都讓部分觀眾感到反感。
在影評網站上,真人版《白雪公主》的評價也相當慘澹。爛番茄上的影評人新鮮度僅約40%,而在 IMDb 網站上,更是湧入了大量負評,導致評分一度低到僅1.5分(滿分10分),遠低於一般商業大片水準。雖然 IMDb 官方已標註偵測到「不尋常的投票活動」,暗示有負評轟炸的可能,但如此極端的低分,也反映了電影在觀眾群體中引發的巨大爭議與不滿情緒。
迪士尼真人翻拍電影怎麼辦?
迪士尼近年來積極將經典動畫改編成真人電影,不乏成功案例,如《愛麗絲夢遊仙境》、《叢林奇譚》、《美女與野獸》等都創下全球票房破10億美元的佳績。因此,雖然真人版《白雪公主》原本被視為是相對保險的項目,集結了《戀夏500日》、《樂來越愛你》,和《芭比》的製作團隊、導演和編劇參與。
這次的票房失利,加上先前《小美人魚》雖有獲利但表現不如預期,以及《小飛象》、《黑魔女2》等片的平淡反應,顯示政治正」的真人童話改編已略顯疲態。相較之下,像《時尚惡女:庫伊拉》(Cruella)那樣,以更前衛、顛覆性手法重新詮釋經典反派,或許才是未來改編早期經典 IP 的可行方向。
然而,迪士尼本來還有真人版《星際寶貝》、《海洋奇緣》等計畫,但這次《白雪公主》的挫敗,無疑為迪士尼的真人翻拍策略留下一筆陰影,後續將是迪士尼未來需要審慎思考的課題。
延伸閱讀
MINECRAFT麥塊電影票房登頂!首週3億美元破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