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腰圍比 BMI 更能預測癌症風險!研究顯示高腹部脂肪風險提高 25%

瑞典最新研究發現,男性的腰圍大小比起醫療界長期依賴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更能精準預測癌症風險,尤其是與肥胖有關的癌症種類,例如大腸癌、肝癌、胰臟癌等。這項研究強調,「腰圍」作為衡量腹部肥胖與內臟脂肪的重要指標,可能比「BMI」更能反映慢性疾病風險。

這項研究將在 2025 年 5 月於西班牙馬拉加舉行的歐洲肥胖症大會上發表,並同步刊登於《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研究團隊指出,腰圍檢測不僅簡單快速,還能有效補足 BMI 無法呈現的脂肪分布差異,因此建議中年男性應定期量測腰圍,作為預防癌症與健康管理的重要參考。

腰圍大、內臟脂肪是男性隱形殺手

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了近 34 萬人的健康紀錄,追蹤時間平均長達 14 年。在研究期間,共有 18,185 人罹患與肥胖相關的癌症,包括食道癌、腸癌、肝癌、胰臟癌、乳癌和膽囊癌等多種癌症。

研究人員控制了年齡、吸菸狀態等其他風險因素,並使用標準化評分方式直接比較腰圍與 BMI 的預測能力。結果發現,男性腰圍每增加約 11 公分,罹患肥胖相關癌症的風險就會提高 25%;而 BMI 每上升 3.7 點(例如從 24 升至 27.7),相關風險僅增加 19%。

更重要的是,即使在考量 BMI 之後,男性的腰圍仍然是肥胖相關癌症的獨立風險因素,這表示腹部和內臟脂肪帶來的風險,不僅僅是因為整體體型變大而已。

腰圍對女性影響較小

研究發現,腰圍測量對女性的預測能力較弱,且與 BMI 相當。女性腰圍增加約 12 公分或 BMI 增加 4.3 點,罹患與肥胖相關癌症的風險都約增加 13%。

研究人員解釋這種性別差異時指出:「可能的原因是男性更容易在內臟周圍堆積脂肪,而女性則傾向於在皮下和周邊積聚更多脂肪。因此,腰圍對於男性來說是衡量內臟脂肪的更準確指標。」

-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

BMI 的侷限性與量腰圍的優勢

研究團隊指出,BMI 雖然可以衡量整體體型,但它沒辦法判斷脂肪是分布在哪裡。真正關鍵的是「內臟脂肪」,也就是堆積在腹部器官周圍的脂肪,而這類脂肪和癌症、糖尿病、心臟病等健康風險密切相關。大多數腰圍偏大的男性,內臟脂肪通常也不低,因此腰圍其實比 BMI 更能準確反映健康風險。

「這種區別至關重要,因為積聚在腹部器官周圍的內臟脂肪代謝活性更高,與胰島素抗性、發炎和血脂異常等不良健康結果有關。因此,即使 BMI 相似的人,由於脂肪分布的差異,癌症風險也可能截然不同。」研究團隊補充。

台灣男性量腰圍標準

台灣男性腰圍標準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建議,成年男性的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則應小於80公分。​

正確的腰圍測量方法如下:​

  • 除去腰部覆蓋的衣物,輕鬆站立,雙手自然下垂。​
  • 將皮尺繞過腰部,調整高度至左右兩側腸骨上緣(側腰骨盆上端骨頭)與肋骨下緣的中間點,並確保皮尺與地面保持水平,緊貼但不擠壓皮膚。​
  • 在吐氣結束時,讀取腰圍數值。​

若腰圍超過90公分時,表示腹部脂肪和內臟脂肪過多,將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症狀及疾病,應多注意。

延伸閱讀
美國預期壽命至2050年恐將停滯不前!肥胖與藥物濫用成關鍵阻礙
全球糖尿病患者突破8億!WHO呼籲全球即刻行動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