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諾羅病毒肆虐!腹瀉疫情狂升,中秋節小心吃到送醫

分享

隨著中秋節即將到來,烤肉聚會成為許多家庭的重頭戲,但在這充滿歡樂的氛圍下,腸病毒諾羅病毒正悄然肆虐。根據疾管署的最新報告,腹瀉疫情已達到五年來的最高峰,特別是與中秋烤肉後相關的群聚感染事件恐大幅上升。

腹瀉就診人數創五年新高!腸病毒與諾羅病毒雙重威脅

根據疾管署數據,近期腹瀉疫情居高不下,光是上週,全台腹瀉就診人數已達13萬多人次,創下五年來同期新高,預計中秋節過後,這一數字將進一步飆升至15萬人次。這波腹瀉疫情的主要元兇為諾羅病毒腸病毒,其中諾羅病毒引發的腸胃炎病例最多,且與食用未煮熟的貝類海鮮有密切關聯。

今年的諾羅病毒主要流行的是GII.17型,這一病毒株曾於2015年及2016年造成大規模流行。該病毒株傳染性極強,並且可以通過食物、飲水及接觸污染物傳播,特別是在家庭聚會或人口密集的環境中,病毒擴散的風險大大增加。而腸病毒則主要通過接觸患者的口水、糞便等排泄物傳染,且多見於嬰幼兒及兒童之間的傳播。

蚵仔等帶殼海鮮恐成病毒傳播來源

疾管署警告,諾羅病毒與腸病毒的傳播途徑十分多樣,特別是蚵仔等貝類海鮮,如果在中秋烤肉時未徹底烤熟,便可能成為病毒傳播的來源。貝類因為過濾海水作為食物來源,導致體內累積的病毒濃度極高,若食物未煮熟便食用,容易導致腸胃炎的爆發。

專家建議,烤帶殼海鮮時,務必要等到外殼完全打開後,繼續烤3至5分鐘,確保內部徹底煮熟,才能降低感染風險。千萬不要為了追求口感而冒險,否則可能導致整個家庭陷入腹瀉與嘔吐的困境。

腸病毒的威脅:學校與家長需提高警覺

除了諾羅病毒的威脅外,腸病毒的流行也不容小覷,特別是在學校、幼兒園等兒童密集的環境中,腸病毒的傳播風險極高。根據疾管署的監測數據,全台已有72個班級因為腸病毒疫情而停課,主要是幼兒園和小學。

腸病毒主要透過接觸患者的口水、糞便等分泌物傳播,嬰幼兒及免疫力較弱的兒童特別容易受到感染。常見症狀包括發燒、咽喉痛、手足口病等,嚴重者可能出現呼吸困難、抽搐甚至死亡的風險。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嬰幼兒,家長應密切觀察孩子的健康狀況,一旦出現持續嘔吐、嗜睡或活力不佳的症狀,應儘速就醫。

無疫苗、無特效藥,自我防護是唯一手段

截至目前,無論是諾羅病毒還是腸病毒,都沒有有效的疫苗或特效藥可以預防或治療。因此,防止感染的唯一方法就是做好日常的衛生習慣,尤其是手部衛生。

對於諾羅病毒,最有效的預防措施便是勤洗手,特別是在進食前、如廁後、處理病患排泄物或為嬰幼兒換尿布後,務必要使用肥皂和流動的水徹底清洗雙手。酒精和乾洗手液對諾羅病毒並不具有效果,必須依靠肥皂和水才能消滅病毒。此外,烹調食物時務必徹底煮熟,尤其是貝類等高風險食材。

對於腸病毒,則應避免與感染者有密切接觸,並且及時清潔和消毒家中的玩具、家具和其他物品,特別是在幼兒園、學校等場所,應加強環境衛生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雙病毒夾擊,謹慎預防才能平安過節

今年的中秋節不僅有美食相伴,也潛藏著腸病毒和諾羅病毒的健康危機。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不僅要享受節日的歡樂,更要對衛生習慣和食物安全保持高度的警覺。

不論是家庭聚會還是學校活動,防疫工作都需要做足。勤洗手、保持食物煮熟,並隨時留意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狀況,才能避免病毒肆虐的威脅,讓這個中秋節真正成為一個平安健康的團圓時刻。

推薦閱讀

你可能也喜歡

其他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