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貓族小心!熬夜糖尿病風險恐增加近50%罹患率

分享

你是夜貓族嗎?最新研究顯示,晚睡族群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竟然高出早睡者近50%。這項研究再次強調,晚睡的生活方式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但也透露出只需進行簡單的生活習慣調整,便能有效降低這種風險。

熬夜糖尿病風險恐增近50%

根據荷蘭萊頓大學醫學中心的最新研究,夜貓族,即那些習慣晚睡晚起的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比早睡早起者高出46%。

這項研究對5,000多名參與「荷蘭肥胖流行病學研究」的超重人群進行了長達6.6年的追蹤。研究結果顯示,這些夜貓族不僅糖尿病風險大增,還更容易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抽煙等行為,進一步推高了肥胖及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為什麼晚睡更容易患糖尿病?

研究指出,晚睡者更可能在深夜進食,這打亂了身體的新陳代謝。夜晚進食會擾亂人體的生理時鐘(晝夜節律),導致胰島素分泌異常,使血糖調節能力下降,最終可能引發糖尿病。

這項研究還發現,晚睡者的腰圍比早睡者大了約1.9公分,內臟脂肪和肝脂肪含量也顯著增加,這些都是糖尿病的高危險因素。

-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

改變生活習慣,減少糖尿病風險

研究團隊指出,儘管晚睡會增加糖尿病風險,但透過調整生活習慣,這種風險是可以控制的。首席研究員Jeroen van der Velde博士指出,夜貓族或許可以透過「限時進食」來改善代謝健康,例如避免在晚上6~8點以後還進食。

此外,研究還發現,如果能改變睡眠模式,例如嘗試早睡,或將作息時間調整得與社會節奏更同步,夜貓族的健康風險可能會有所減少。

調整作息,遠離健康隱患

對於那些擔心自己健康的夜貓族,這項研究提供了明確的解決方案。除了調整飲食習慣外,嘗試早睡早起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作息規律對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改善睡眠習慣不僅有助於降低糖尿病風險,還能帶來整體健康的提升。

另外研究還建議,如果工作性質要求夜班工作,則應儘量將作息時間與自身的生理節奏同步,這樣可有效降低代謝紊亂的風險。

延伸閱讀
全球糖尿病患者突破8億!WHO呼籲全球即刻行動
吃黑巧克力降低糖尿病風險!這樣吃就能降21%風險
疑似糖尿病前期怎麼辦?潛在威脅與如何有效預防逆轉

推薦閱讀

你可能也喜歡

其他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