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來最嚴重的日本米荒!米價上漲的原因是遊客搶購、極端氣候還是政策失誤?

分享

日本,一個向來以自給自足為傲的國家,如今正面臨著30年來最嚴重的日本米荒。超市裡的白米架上空空如也,價格迅速飆升,而政府無奈地呼籲民眾保持冷靜,避免恐慌性搶購。然而,這場危機背後的原因絕非單純的供需失衡,極端氣候、政府政策的長期失誤,再加上不斷增長的旅遊業需求,這些因素共同將日本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糧食困境。

天災還是政策失誤?日本米荒的多重原因

2024年夏季,日本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炎熱的季節,持續的高溫和暴雨不僅影響了稻米的收成,還造成了部分農作物無法上市。專家指出,僅天氣因素就導致市場上減少了至少20萬噸的大米供應。這場氣候災害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更深層的問題在於日本政府長期以來對農業生產的錯誤管理。

過去幾十年,日本政府為了穩定米價,推行「減產保價」的政策,這使得稻米的總產量逐年下降。農民獲得政府補貼,休耕或轉種其他作物,表面上保護了農民的利益,但實際上卻使日本的糧食供應鏈極為脆弱。前農林水產省官員山下和仁(Kazuhito Yamashita)直言,「日本自己選擇了目前的困境。」他認為,假如政府早些年採取不同的政策,日本本來有可能成為全球稻米出口大國,甚至幫助減少全球糧食危機。

除了農業政策,日本還忽視了自身對糧食危機的脆弱性。根據統計,日本目前僅能滿足國內38%的糧食需求,其餘都依賴進口。儘管白米是少數日本能完全自給的產品,但政府的政策讓供應鏈變得極不穩定,稍有變動便會出現嚴重短缺。

外國遊客成為導火索

自2024年初以來,隨著疫情限制解除,外國遊客數量激增,這讓日本餐飲業對米的需求猛增。根據官方數據,僅2024年1月至7月,日本便接待了超過2100萬名外國遊客,這些遊客對米飯的消費需求也推波助瀾,進一步加劇了米荒的困境。

事實上,儘管日本的稻米消費自2014年以來逐年下降,但在今年卻首次反彈。2023年,日本的稻米消費量達到690萬噸,其中有約10萬噸的消費來自外國遊客。對於一個長期依賴國內需求平衡供應的國家來說,這樣的需求波動無疑成為了米荒的引爆點。

搶購潮與價格飆升,民眾苦不堪言

由於供應短缺,白米的價格在短短一年內上漲了60%,現在標準的5公斤裝白米售價已達到3000日圓(約21美元),這對於依賴米飯的日本家庭來說是巨大負擔。面對瘋漲的價格,民眾開始搶購,導致部分超市不得不實施限購措施,每人每次僅能購買一袋白米,部分網購平台甚至實施「搶米抽籤」制度,僅有少數消費者能夠如願買到米。

日本老化的農業結構,供應困境難解

儘管遊客的需求加劇了米荒,但真正的問題在於日本的農業生產結構長期存在的問題。根據統計,日本的水稻農民平均年齡已經接近69歲,農村人口老齡化嚴重,而農業生產成本,如化肥和能源費用的上升,讓許多小型農場難以為繼。2024年,農業研究機構Teikoku Databank預測,將有創紀錄數量的稻米農場倒閉,這進一步削弱了日本的糧食供應能力。

進口米成為救命稻草?加州米崛起

面對國產米供應短缺的情況,許多日本家庭不得不選擇價格較低的進口米,尤其是來自美國加州的Calrose米。這種中粒米儘管口感不及日本的短粒米,但由於價格低廉,已成為消費者的熱門選擇。

東京的零售商Rice Meister Kojimachi自2024年7月起開始銷售Calrose米,銷量比去年增長十倍。目前,加州米的價格約為每公斤360日圓,僅為國產米價格的一半,這讓它成為了民眾在米荒中的主要替代品。

日本政府能否解決危機?

日本農業部門對此次米荒保持相對樂觀態度,認為隨著2024年秋季新米的上市,市場供應將逐漸恢復正常。農業部長坂本徹志(Tetsushi Sakamoto)也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隨著新米上市,我相信這次的米荒很快就會結束。」

然而,專家警告,過早釋放新米可能會導致未來再次面臨供應短缺的風險。稻米專家山下和仁指出,2024年5月播種時,政府並未預見到這次米荒,因此依然鼓勵削減2024年的稻米產量,這可能會使下一年夏天再次出現短缺情況。

更多相關新聞報導
全球掀起「Onigiri熱潮」!飯糰不再只是配角,你跟上這波潮流了嗎?
日本米價持續飆升!大漲28%,民眾苦喊吃不起

推薦閱讀

你可能也喜歡

其他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