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夜食症候群?
夜食症候群(Night Eating Syndrome, NES)是一種進食障礙,通常與失眠相伴發生。這種情況下,患者會在夜間醒來多次進食,並且感覺如果不吃東西,無法再次入睡。夜食症候群不僅影響個人睡眠品質,還增加體重管理難度,並導致高血壓、糖尿病等健康問題。
夜食症候群患者通常無法控制自己的吃宵夜行為,他們可能經常感到沮喪、焦慮,尤其在夜間症狀加重。這種病症的治療方式通常包括抗抑鬱藥物、認知行為治療(CBT),以及調整睡眠和飲食習慣。
夜食症的主要特徵與成因
夜食症(NES)的症狀可能持續數週或數月。患者通常每週超過四天會因飢餓而醒來進食,並且夜間攝取的食物佔其每日攝取總量的 25%以上。他們偏好高熱量、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並且早晨的食慾通常減弱。儘管 NES 的具體成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 生理節律失調:體內自然的生理時鐘可能失去平衡,導致夜晚進食慾望增加。
- 基因因素:NES 有家族遺傳的趨勢。
- 精神健康問題:NES 患者常伴有抑鬱和焦慮等情緒障礙。
- 白天節食:白天過度限制飲食的人,晚上更容易出現暴食行為。
治療與管理方式
夜食症的治療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採取綜合治療方法。最常見的治療方案包括認知行為治療、抗抑鬱藥物和睡眠管理技術。例如,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可幫助穩定情緒並減少吃宵夜的衝動。另一些治療方法包括光療法、放鬆訓練和服用褪黑激素以調整睡眠週期。此外,患者還可參與體重管理計劃,以幫助控制體重並促進整體健康。
夜食症與其他睡眠相關進食障礙的區別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NES 和睡眠相關進食障礙(Sleep-Related Eating Disorder, SRED)並不相同。SRED 患者在睡眠中無意識地進食,並且通常無法回憶起這段經歷,而 NES 患者則完全清醒,並記得自己吃宵夜的經過。
夜食症候群對心理健康的深遠影響
除了對生理健康的影響外,夜食症候群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許多 NES 患者同時患有抑鬱症、焦慮症,並且經常伴隨自尊心低落、罪惡感和羞愧感。這些心理問題不僅使得患者更加難以控制吃宵夜的衝動,還可能加劇失眠等睡眠障礙。研究表明,這種惡性循環會導致 NES 患者情緒波動更劇,並進一步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
專家強調,針對 NES 的治療不僅應該專注於調整進食習慣,還必須重視心理治療。在這方面,認知行為治療(CBT) 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CBT 通過幫助患者認識並挑戰負面的思維模式,協助他們採取更健康的飲食行為,並且減少與進食相關的罪惡感。對於情緒較為不穩定的患者,心理諮詢和支持性治療也是不可或缺的。
吃宵夜的壞處
一些研究顯示,吃宵夜與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和代謝問題有關。例如,進食後立即躺下可能加劇胃酸逆流症狀,並導致睡眠中斷。
有證據表明,吃宵夜的食物如果高脂肪或高碳水化合物,會增加飢餓感,並減少能量消耗,導致脂肪儲存的增加。例如,2022 年來自哈佛大學的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研究,該研究旨在探討吃宵夜如何影響飢餓激素、卡路里燃燒和脂肪儲存。研究中,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為兩組,讓他們在不同的時間表上進食,但每組攝取的營養和熱量是相同的。指出吃宵夜會增加參與者的飢餓感,降低卡路里燃燒量,並促進脂肪儲存。
此外,另一項研究指出,那些在臨睡前兩小時內進食的人,更容易超重或患上肥胖症,這表明吃宵夜的時間安排可能直接影響體重控制。然而,專家強調,吃宵夜的食物選擇往往比進食時間更為重要。
但是應該避免吃宵夜嗎?
專家認為,吃宵夜的負面影響因人而異。高營養密度和低卡路里的食物選擇,例如水果、蔬菜、堅果等,對於健康並不會有顯著不良影響。而高糖、高脂肪的加工食品則可能帶來更多的健康問題。
對於需要吃宵夜的群體,例如夜間工作者或血糖管理患者,專家建議根據個人需求適當安排晚間飲食,並儘量選擇健康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