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向來是各種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高峰期,而最近「人類偏肺病毒(hMPV)」的新聞頻頻出現,更有媒體與專家指出在中國爆發,兒童門診感染人數驟增。聽到這個新名詞,很多人都會擔心是否真的那麼可怕?死亡率是不是特別高?又該如何做好防疫?以下就為大家整理關於人類偏肺病毒的來源、症狀、傳播途徑與預防方法,協助你掌握最關鍵的健康資訊。
什麼是人類偏肺病毒(hMPV)?
人類偏肺病毒是一種單鏈 RNA 病毒,2001 年於荷蘭首次被發現。它可以在任何年齡層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從嬰幼兒到長者、免疫力較弱的人都可能受影響。這個病毒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但通常會在春末與夏季或氣溫變化較大的時段更常被檢測到。
人類偏肺病毒感染症狀
多數人在感染人類偏肺病毒後,症狀偏輕微,並且能自行痊癒。然而,兒童、長者以及免疫功能不全的人更容易出現較嚴重的症狀。以下是人類偏肺病毒常見症狀:
- 咳嗽、鼻塞
- 發燒
- 呼吸困難、氣促
- 支氣管炎、肺炎
許多患者最先注意到的是上呼吸道不適,也可能出現發燒或高燒。若病毒侵及下呼吸道,則可能造成呼吸急促。而在部分免疫力較弱或有慢性病的人群,嚴重時可能發展成肺炎甚至呼吸衰竭。
傳播途徑:飛沫與接觸感染為主
人類偏肺病毒傳染力不容小覷,經常透過下列方式進行傳播:
- 飛沫傳染: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病毒會隨著飛沫散播在空氣中,其他人若吸入或接觸到就有機會被感染。
- 接觸傳染:若碰觸到患者的分泌物,例如咳嗽或打噴嚏噴濺出的飛沫,或是接觸帶有病毒的公共物品、表面,然後再碰觸口、鼻或眼睛等黏膜處,也可能導致感染。
預防方法:切斷傳染途徑最有效
由於沒有疫苗及特效治療,預防工作顯得格外重要。下列原則有助於大幅降低感染風險:
戴口罩
- 任何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的人,或需要前往人潮擁擠、高風險場所(如醫院、安養中心)的民眾,都建議戴上口罩。
勤洗手
- 特別是在摸過公共設施(例如門把手、電梯按鈕)或有咳嗽、打噴嚏後,一定要徹底用肥皂洗手至少 20 秒;若無法及時洗手,也能使用含 70~80% 酒精的乾洗手液。
避免觸摸口、鼻、眼
- 病毒經常透過手與黏膜接觸傳染,若沒有先清潔雙手就揉眼睛、摳鼻子,都可能將病毒帶入體內。
保持環境清潔
- 定期以稀釋漂白水或酒精清潔常摸的物品表面,例如桌子、玩具、門把等;有可見分泌物時先用紙巾擦拭,再進一步消毒。
維持充足免疫力
- 均衡飲食、充足睡眠、不吸菸不酗酒,加上適度運動,都能提升身體的防禦能力。
避免前往高風險地區
- 若近期得知某些區域正大量傳播 hMPV,除非必要,盡量減少前往該地。
兒童感染人數攀升
- 近期中國多家醫院通報,14 歲以下兒童的人類偏肺病毒陽性率呈上升趨勢,部分省份的病例更在短期內激增,導致兒童門診掛號人數暴增。
- 根據專家說法,某些脆弱族群若感染後,死亡率恐相對高;但實際數字需要更多權威研究佐證。
- 《柳葉刀全球健康》的一項研究則估計,2018 年全球 5 歲以下兒童約有 1400 多萬人感染 hMPV,其中超過 60 萬人住院,最終導致超過 1.6 萬人死亡,死亡率約在千分之一左右。
目前有疫苗或特效藥嗎?
截至目前,尚無專門預防人類偏肺病毒的疫苗或是特效藥。輕症患者多採用支援療法,如多休息、多補充水分、適度服藥舒緩發燒及咳嗽症狀;若病況嚴重,則可能需要住院、給予氧氣或使用呼吸器。
人類偏肺病毒(hMPV)並非全新的病毒,但近期在國際間再度受到關注,且兒童、長者與慢性病患者確實易因感染而出現嚴重併發症。由於目前尚無特效藥及疫苗,「做好個人防護並提升自身免疫力」 就成為預防人類偏肺病毒的最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