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與「指甲」相關的健康訊息越來越受到重視。哈佛醫學院基因學教授同時也是長壽研究權威的 David Sinclair 研究指出,指甲成長速度是一種評估生理年齡的線索。
並且除了年齡與衰老本身,從指甲中還能察覺許多身體狀況。若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或許就能及時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
指甲成長與衰老
這位哈佛教授長期研究人類衰老的機制,他提到只要留意「上次剪指甲的時間間隔」是否變長,就能粗略判斷身體的再生機能是否有所下滑。
早在1979年的一項研究中,就曾採用微型量尺追蹤受試者的指甲生長情況,結果顯示,指甲生長率在30歲後每年減少約0.5%。這意味著,如果你到了年過30卻覺得指甲依舊長得很快,或許在生理年齡上比同齡人更有優勢。
不過,也不能只憑「指甲成長速度」來判定健康與否。指甲的狀態,像是顏色、形狀與厚度等,都可能代表身體不同程度的警訊。例如,指甲比較脆、容易斷裂,雖然可能只是一般營養不足或指甲護理方式不當,但也不排除更深層的健康因素。
指甲顏色與形狀

除了生長速度,醫師常建議民眾多注意指甲的顏色和形狀變化。
像是偏白或灰白色的指甲,有時與貧血或肝、腎功能異常有關;若出現微黃或濁黃,可能是黴菌感染、甲狀腺問題或糖尿病等訊號。此外,如果指甲發現縱向或橫向凹槽,也要留意是否與營養不良、甲狀腺機能異常或自體免疫相關疾病有關。
另一個較受矚目的指甲現象是「杵狀指」,也就是指尖末端明顯鼓起、指甲向下彎曲。臨床上,杵狀指有時與肺部疾病、心血管系統問題或其他慢性疾病有關,若不確定原因,最好接受進一步檢查。
為何指甲能透露身體健康?
其實指甲就像肌膚的延伸,主要成分為角蛋白。在身體狀態平衡、營養均衡時,指甲通常生長穩定且有光澤。一旦身體缺乏蛋白質、維生素或礦物質,加上外在環境刺激,都會影響指甲外觀與生長效率。
因此,有些醫師在臨床初診時,會透過肉眼觀察指甲來判斷可能的潛在疾病或營養狀況。
如何健康照護你的指甲

雖然定期修剪、保持清潔是基本,但醫師也提醒,過度修剪指緣或頻繁使用含強力溶劑的去光水,恐怕會使指甲變得脆弱。如果擔心指甲營養不足,可適度補充含蛋白質、鐵質或維生素B群的食物,同時避免過度接觸刺激性化學物質。如果指甲顏色、形狀或生長速度出現明顯改變,建議儘早諮詢醫師或皮膚科專家。
總體而言,指甲雖然只是身體的一小部分,卻能從「生長速度」到「外觀細節」反映出多層次的健康訊息。這位哈佛教授的論點提醒我們,若能適時關注這些生活上的細節變化,不僅能在第一時間偵測出健康警訊,也能幫助我們更精準地了解自身的老化速度。
無論想要維持青春活力或預防潛在疾病,或許都該從「指甲」好好開始做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