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報稅繳稅最新資訊一次看:四大新制、試算申報與節稅方法

今年(2025年)一到五月底,身邊不少民眾都開始關心「今年報稅有什麼改變?」「收入到哪裡才要繳稅?」,因為財政部近日公布2025年綜合所得稅有好幾項調整,包括免稅額與標準扣除額同步調高、基本生活費拉高、幼兒學前扣除額更有利,還多了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整體稅制設計一口氣優化不少。以下整理一份「2025報稅懶人包」,帶大家一次掌握四大報稅新制、線上申報流程以及常見的繳稅疑難雜症。

2025 報稅時間與稅額試算通知書

2025 報稅時間

今年度的綜合所得稅申報期間是自5月1日開始,直到6月2日截止。建議民眾不要等到最後幾天才匆忙上網或跑國稅局排隊,不但容易發生系統擁擠或網路延遲,也會讓自己壓力倍增。

若確定自己當年符合免稅門檻,或者需要申報但想享用各式扣除額減稅,務必在期限內完成申報,否則一旦逾期,反而很可能面臨滯納金或罰款,得不償失。

稅額試算通知書

每年四月底前,部分民眾或家庭會收到一封「稅額試算通知書」。這並不是像機車牌照稅或房屋稅那種「收到就付」的正式稅單,而是國稅局針對所得結構相對簡單、狀況相對明確的納稅義務人,預先幫忙試算好的稅額。

2025報稅四大新制一次看

今年度(2025年)的綜合所得稅大致可以歸類成四項關鍵變動,包括:

  1. 課稅級距、免稅額與扣除額調整
  2. 基本生活費上調到21萬元
  3.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取消排富並延長適用年齡
  4. 租金支出列為特別扣除額,上限提高到18萬元

以下分別說明:

1. 課稅級距、免稅額和扣除額調整

  • 免稅額: 2025年每人免稅額調整為新台幣9.7萬元,比去年增加5,000元;若被扶養者年滿70歲,免稅額則為14.55萬元。這代表納稅人的免稅門檻又提高,相對上可以減少應納稅所得額。
  • 標準扣除額: 若選擇使用「標準扣除額」,單身者從12.4萬提高至13.1萬;有配偶者則從24.8萬提高至26.2萬。舉例來說,單身族群年薪在44.6萬元左右以下,可望不用繳稅;雙薪家庭則能在年收入大約89.2萬元內免繳綜所稅。
  • 所得稅級距: 五級累進稅率維持5%、12%、20%、30%、40%不變,但各級距的所得淨額「門檻」普遍調高。例如,第1級(5%)從56萬漲到59萬、第2級上限延伸到133萬、第3級到266萬、第4級到498萬等。如果你的綜合所得淨額壓在門檻內,就能適用較低的稅率。
  • 部分特別扣除額: 薪資扣除額與身心障礙扣除額,都調整為21.8萬元,比前一年度增1.1萬。而儲蓄投資扣除額上限維持27萬元、教育學費扣除額維持在2.5萬元不變。

綜合來看,這些數字上的提升能進一步降低所得淨額,幫忙一般家庭少繳一點稅金,對於年收入集中在中低階層的納稅人或剛出社會的新鮮人來說,算是相當實用的減稅利多。

2. 基本生活費調高

這項調整和納稅者權利保護法有關,用白話說就是:政府希望每個申報戶中,每個成員都至少留有一筆「基本生活」的費用,不被課稅。過去每年會依據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60%計算,今年度最終確定為21萬元,比去年度多8,000元。

對多口之家而言,如果在計算免稅額、扣除額後,發現原本的「免稅額 + 各項扣除額」總和仍低於該戶「基本生活費總額」,就能再把兩者的差額從所得總額中扣掉。一旦綜合所得淨額進一步被壓低,自然就能少繳一些稅。有在養小孩、扶養長輩或有其他扣除項目的家庭,非常值得善加利用。

3.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今年最受矚目的另一大改革,就是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 擴大年齡:過去只適用5歲以下,但現在擴大到6歲以下的小朋友都能列報。
  • 調高扣除額
    • 第一名適齡子女,每人可扣除15萬元(原本為12萬元),
    • 第二名以後,每人更提高到22.5萬元,等於幫你多省一筆可觀稅金。
  • 取消排富條款:今年起,不再因家庭綜所稅率偏高而無法適用「幼兒學前扣除額」。

4. 租金支出改列特別扣除額

以前租金支出雖可扣除,但因屬於列舉扣除額項目,需要納稅人自行比較列舉扣除是否大於標準扣除額,才能決定要不要列報。如果列舉扣除額加一加還比不過標準扣除額,無法享受列報租金的好處。

今年開始,租金支出正式列為特別扣除額,而且最高可列到18萬元(原先只有12萬元),如此一來就算選擇標準扣除額,也能額外再享有租金扣除。不過,此項租金扣除同時增加排富條款,若扣除完租金支出與長期照顧後,納稅義務人或配偶本身還落在20%以上的累進稅率,代表經濟能力相對優渥,則無法適用這筆租金特別扣除額。

另外,名下在台灣境內有房屋的家庭原則上不得列報,但如果是因為就業、就學、或者該持有房屋已嚴重毀損無法居住等符合財政部認定的例外情況,依然可以申報,建議事前先留意官方函釋或打電話向國稅局詢問。

-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

線上報稅6大管道

為了方便民眾,近年政府推動電子化申報方式,不再只限定「自然人憑證」或「讀卡機」。舉例來說,你可以:

  • 健保卡+讀卡機:只要你有註冊過健保卡線上服務,外接讀卡機並輸入密碼後,即可登入線上報稅系統完成繳稅。
  • 自然人憑證+讀卡機:若你已經在戶政事務所辦好自然人憑證,透過讀卡機登入也是常見方式
  • 金融機構電子憑證: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臨櫃辦理電子憑證,回家後使用該憑證登入系統。
  • 超商多媒體機器自助:帶著註冊過的健保卡或自然人憑證,到7-11、全家、萊爾富或OK超商的多媒體機輸入相關資訊,取得查詢碼後,回家用「戶口名簿戶號」+「查詢碼」登入。
  • 自然人憑證綁定手機App:先在「行動自然人憑證網站」綁定手機,設定個人指紋或臉部辨識,之後可直接用手機登入報稅系統。
  • 健保卡+行動電話認證:只要用本人月租型門號和健保卡卡號做簡訊認證,通過後就能登入線上報稅。這對於沒有讀卡機的人相當方便。

無論透過哪種管道,最終都能在系統裡查看稅額試算或自行填寫各項資料,再一併確認應納稅額。

繳稅方式多元:ATM、行動支付、超商通通行

既然算好稅額,就得趕緊繳納,避免產生罰則或利息。2025年可用的繳稅方式非常多元,包含:

  • 金融機構櫃台:(郵局不代收)
  • 四大超商:統一、全家、萊爾富、OK僅限3萬元以下可繳費
  • 行動支付App:部分民間支付服務提供與財政部的連動
  • ATM轉帳
  • 線上繳稅
  • 委託取款轉帳
  • 掃描書表上的QR Code

若你是習慣跑銀行的長輩,也可以拿到國稅局繳款單後,直接在金融機構櫃檯完成交易。最重要的是看自己方便,別拖到最後一刻。

罰鍰、滯納金與行政執行

有許多民眾會擔心,如果真的不小心超過繳費期限6月2日沒繳怎麼辦?根據規定,過期補申報除了要補稅,還會被加計利息,逾三日就按滯納稅額的1%徵收滯納金,逾30日未繳就會移送強制執行。如果是經國稅局查到,還可能面臨最高3倍罰款。總之,只要把握好5月1日至6月2日的申報期限,並注意系統上繳稅流程,就能避免被罰的風險。

🔍 提醒您:相關稅務規定以財政部國稅局最新公告為準,如有疑慮,務必請逕洽國稅局查詢。

延伸閱讀
2025 勞保級距一次看!勞保、健保、勞退新制對照表、計算與查詢
2025牌照稅查詢:汽機車規定、繳納時間、稅額級距、罰則一次看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