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安靜離職?
安靜離職是一個在全球職場中迅速崛起的現象。簡單來說,安靜離職的員工會依然完成他們的基本職責,但他們不再願意參加額外的工作項目、不加班,也不參與非必要的會議。他們在工作上採取「不多做也不少做」的態度,並強調工作不應該是人生的全部。
這個趨勢透過社群媒體,如TikTok、YouTube等平台,迅速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熱烈討論。許多年輕一代的工作者開始反思傳統的「奮鬥文化(Hustle Culture)」,轉而提倡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安靜辭職的來源
「安靜辭職(Quiet Quitting)」最早出現在2022年,當時一位職涯教練Bryan Creely在TikTok上發布了一段影片,影片中他討論了如何不必辭去工作,但也不再在工作中超額付出。
然而,這一現象的實際起源可能更早。因為中國的躺平運動與安靜離職有相似之處,這是一種人們選擇以最低限度參與職場和社會的生活態度。
安靜離職的原因
根據蓋洛普,一間以調查為基礎的管理諮詢公司,近年進行的一項調查,至少50%的美國勞動力符合安靜離職的特徵,這個比例在35歲以下的年輕員工中尤為突出。
所以,為什麼現代人會安靜離職?心理學家認為,對於許多人來說,工作早已不再是個人獲得認同的唯一來源,而是一個維持生活品質的手段,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安靜離職實際上是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而另外有一部份人認為,因為疫情期間的遠端工作,讓員工們發現,在家工作不僅效率更好,更重要的是有更多時間來照顧家庭或探索個人發展,從而對過去那種「工作至上」的生活方式感到抗拒。
企業如何應對安靜離職?
安靜離職對企業來說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挑戰。當越來越多的員工選擇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時,企業可能會面臨效率下降、創造力減弱和團隊合作意願下降的風險。
這時,一些公司會選擇無視,因為在勞動市場緊縮的情況下,想要找到替代員工並不容易。一些公司則選擇更激進的做法,例如推行「安靜解雇(Quiet Firing)」,這種策略指的是企業通過減少員工在工作上的成就感、剝奪升遷機會、甚至創造不愉快的工作環境,逼迫員工主動辭職。
然而,這種方法看似解決了眼前的問題,其實是在破壞企業的根基。當企業以這樣的方式對待部分員工,不僅會加劇其他員工對公司的失望與疏離,還會削弱公司的未來發展和留住人才的能力。
要有效應對安靜離職,企業必須徹底反思其企業文化,而不是簡單地指責員工「不夠努力」或「缺乏責任心」,管理層應該主動與員工保持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目標以及工作中的壓力,甚至是進一步給予實質回饋。
員工與企業的關係,就像水與魚一樣,彼此相互依存。如果企業總是抱怨員工不夠投入,那麼也應該反思,企業本身沒有提供足夠的動力與支持?大多數的情況,只有當員工感受到被重視,他們才會真正願意為公司付出更多,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重點問答回顧
什麼是安靜離職?
安靜離職指的是員工選擇不再超出工作要求的範圍,只完成必要的職責,並將時間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個人生活和心理健康上。這是一種與「奮鬥文化」相對的職場文化。
安靜辭職是短期潮流還是長期趨勢?
根據目前各國的分析和職場趨勢,安靜辭職很有可能成為長期現象,特別是「勞逸平衡(Work-Life balance)」越來越被重視,公司未來將需要更靈活的管理模式來適應這種變化。
如何避免員工安靜離職?
公司應該專注於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讓員工感受到支持與尊重。具體策略包括提供更多成長機會、靈活工作時間、以及加強員工心理健康的支持,這些都可以幫助員工重新投入工作,並減少安靜離職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