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學測國文科作文出現以「52赫茲鯨魚」為發想的題目,讓許多考生在考場寫到差點落淚,也讓「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一夕之間再度爆紅。
不少同學考完後紛紛在社群上分享,看著題目就能直接投射自身成長經驗,但也有考生坦言,完全不懂52赫茲鯨魚的背景,一下筆就卡住,不知道該怎麼發揮。本文就帶大家一窺52赫茲鯨魚的故事,以及為什麼它能成為學測作文的命題焦點。
52赫茲鯨魚的故事

「52赫茲鯨魚」最早的故事可追溯至1989年,美國海軍當時利用水下聲音監測系統,無意間收到一段怪異的鯨魚鳴唱。它的頻率高達52赫茲,和一般藍鯨常見的10至40赫茲大相逕庭。
這個與眾不同的聲音起先被海洋哺乳類學家Bill Alfred Watkins注意到,他在2004年辭世前,就發表研究指出「能發出如此特殊頻率的,似乎就只有這隻鯨魚」。從此,52赫茲鯨魚也被冠上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之名,傳說它因為頻率太高,叫聲無法被同伴聽見,長年在深海裡唱著沒有人能回應的歌。
有趣的是,後續陸續有科學研究顯示,北美海域的聲音監測儀似乎發現了不止一條52赫茲在歌唱,也許它其實有族群,只是活動範圍較分散。亦或是這條鯨魚選擇脫隊,獨自在浩瀚海洋裡流浪。
而52赫茲鯨魚不僅在科學領域引起關注,更在大眾文化與藝術創作中蔓延。台灣歌手陳綺貞曾以此靈感創作〈52赫茲〉,歌詞細膩刻劃了「沒有人聽見我在唱著生命的寂寞」的感受。韓國人氣天團防彈少年團 BTS 也在歌曲〈Whalien 52〉裡,以「Whalien=Whale + Alien」來象徵鯨魚的孤獨與與眾不同,歌詞寫到「在浩瀚深海中大聲呼喊卻無人回應」,引起不少年輕粉絲的共鳴。
無論如何,它充滿神秘感的背景故事,讓全球許多人深受感動,因為有些時候,人們也像這條鯨魚一樣,期待別人聽見自己的聲音。
學測國文作文以52赫茲鯨魚入題
今年的學測國文作文,一如往常分成兩題,其中一題以「公眾人物與追星」類型的社會分析題為主,另一題則是52赫茲鯨魚的題目,要求考生書寫自身故事,並扣合「不被理解卻仍堅持表達」的情境。
許多考生在考完後都表示,這道題目「有難度,但很動人」,尤其是曾經覺得自己在班上、家庭或社團裡格格不入的學生,感觸特別深,不知不覺就寫得熱淚盈眶。
也有一部分考生直呼「不知道那條鯨魚到底是什麼」、「完全沒聽過 52 赫茲鯨魚的傳說,只能勉強從題目提供的訊息發揮」,成為社群熱議焦點之一。
專家解析:從「鯨魚故事」看考生獨特性的展現
有不少高中國文教師分析,今年題目以鯨魚喻人,讓學生直接從它被同類忽略的頻率聯想到自身的人際關係或成長經驗。像是中山女高的黃月銀老師就提到,考生要先確立自己的特殊性或不一樣之處,再搭配人生轉折、遭遇不被理解或找到同伴的過程,構築出一篇完整敘事。
建中退休老師林明進則指出,情境題是半開放式命題,考驗考生對生活經驗的觀察,以及文學性與自我敘事的整合能力,沒有固定標準答案。想在評分中脫穎而出,要懂得把抽象的孤獨或溝通不良轉化成具體的事件或畫面,例如小時候在同學面前練樂器,卻沒人懂我,或加入社團後發現志同道合者,以此突出角色心境的轉折,才更能打動閱卷老師。
學測國文作文技巧分析與說明

其實面對這種結合故事與人生體悟的學測國文作文題,學測考生其實可以從下列幾個步驟來拆解:
- 讀懂引言與故事本質:首先要掌握「52赫茲鯨魚」的關鍵:它因為與眾不同的頻率而顯得孤獨,找不到同類。若考生對這個故事背景並不熟悉,也能透過題目摘要推測它象徵被忽視、不被理解的意涵,並延伸到個人經驗。
- 設定個人情境與衝突:在寫作時,不妨先回顧自己生命裡有沒有「講話卻沒人聽」「想做卻被潑冷水」的經驗。把那種挫折感或獨特性鋪陳出來,讓讀者明白為何你感同身受,並能感受到你心中的悶與痛。過往許多老師與專家都提到,最好能套用自己真實的經歷或感受,而非僅停留在空泛的大道理。
- 安排起承轉合:文章結構上,可以先描述「起因」,再過渡到「行動與努力」,最後收尾時,最好能回到題目的象徵意義」。
- 點出省思:最後可以帶到「鯨魚或許並不孤單」,或「學會尊重自己的獨特性,也學會傾聽別人」,讓閱卷者看到你對人生的更深層思考。這種呼應題目與自我體悟的結尾,有助文章結構完整且具深度。
隨著學測結束,52赫茲鯨魚也成了這一屆考生心目中最深刻的同座考友。或許正因為牠代表發出不一樣的聲音,才會讓無數年輕人在此時產生強烈共鳴。
無論牠究竟是孤單還是藏身於鯨群之中,牠的故事提醒著每個人:當我們面對成長過程中的孤獨與不被理解時,仍然有權利繼續發聲,也有機會遇見願意回應我們的人,不用害怕自己是異類,而是專注於如何勇敢表達、如何認真傾聽,才能一起在茫茫大海裡,找到彼此真實的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