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主管上任,總是充滿期待與挑戰。你從一個優秀的個人貢獻者,晉升為團隊的領導者,突然間,你職業生涯的成功不再只取決於自己的表現,而是要帶領整個團隊達成目標。然而,根據外國人力資源管理公司Gartner的研究,只有25%的新任主管會接受正式的培訓,這意味著85%大多數人只能靠自己摸索,因此難免會犯下一些常見的錯誤。
不過,別擔心!只要掌握以下6個新主管的關鍵秘訣,你就能避開這些陷阱,順利展開你的管理生涯。
1. 新主管需從個人績效轉向團隊成功
新主管最容易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仍把自己定位在個人績效的思維上。因為過去能被提拔,多半是因個人能力突出,常常一個人扛下所有困難,想著我來比較快。
然而,既然擔任管理角色,你的價值將取決於團隊整體的績效,而不再是自己單打獨鬥。很多初任主管在意的是上頭怎麼看我,擔心將重要工作交給下屬後,自己便失去存在感或辦事能力的光環。事實上,好的領導者正是因懂得帶領他人而被信賴。
建議先用具體目標和清楚範疇做授權,並觀察員工執行過程,協助解決問題阻礙。只要指導得當,團隊的成功會更耀眼,也能真正凸顯主管價值。
2. 適度授權,讓下屬有機會發揮
所謂「授權」不是丟工作給員工,而是一種培養人才的過程。除了分派任務,你更應該提供所需的資源、確認時程及預期成果,並在關鍵節點給予協助。
若只是丟包又不聞不問,下屬很可能毫無頭緒、越做越亂;但若又過度細微管控(micromanage),員工會覺得主管根本不信任我。所以建議在初期授權時,先選擇相對安全、比較不會出大紕漏的專案,或是該名同仁已經擅長的工作。
並且,過程中保持開放溝通,不要等到專案結束才一次性提意見,那樣不但延誤時機,也會損耗彼此的信賴感。
3. 正視衝突,主動面對問題
無論哪個職場,衝突都是不可避免的。不少新主管面對衝突時,可能因擔心影響人際關係、或害怕被視為「太嚴厲」而選擇逃避。然而,問題不會自己消失,反而常因拖延導致更大的矛盾。
如果下屬表現不佳或態度消極,應該儘早透過一對一面談了解狀況、設定明確的改善目標;若是員工間出現磨擦,也需要身為主管的你協調。重點在於「用事實說話、就事論事」,避免直接評論個人特質。同時,你也可以把改善策略與員工的職涯連結起來,讓對方明白,只要解決某些的問題,就能離升遷或成長目標更近一步。
4. 放眼全局,不要只顧眼前
另一個常見的陷阱,是被日常繁瑣事務或突發狀況淹沒,最後忙到沒空思考長期發展。新主管上任後,因為還保有前線作戰的熟悉感,往往願意親力親為去救火;有時候,這確實能暫時穩定局面,但若次次都用同樣方式解決,就無法釐清問題根源。
要避免走上救火隊的惡性循環,就必須定期「拉高視角」,思考看看:部門業績目標是否需要調整?競爭環境有什麼變化?組織內還有哪些資源可以利用?有些新主管會將10~20%的時間鎖定在規劃與分析上,比如:檢視人力配置、未來客群走向、同業佈局等。只要能確保有一定時間在戰略思考,團隊就不會只有短期應付。
5. 用教練式領導帶動成長
現今許多職場研究都指出,員工期待能獲得「即時且具體」的回饋。過去可能一年一次、半年一次的考核面談,已難以滿足新世代員工的需求。對新主管而言,面對潛在問題或優秀表現,都要及時提出意見。
例如,看到好的執行方式就立刻肯定;發現員工在溝通能力上欠缺,就可以在事件當下或事件後立刻給建議。
這種教練式的領導能讓下屬感到被關注,拉近彼此的距離,也就更能吸收並改進。千萬別等到年度評估再一次算總帳;那時候不但失去時效,下屬也會覺得莫名其妙,那時候不講你現在才來凹這些。
6. 建立信任,透明與誠實是關鍵
信任是一支團隊能否持續高效運轉的根基。新主管上任之初,宜多花些心力和下屬進行一對一對談,深入了解每個人的職涯期待以及當前工作的瓶頸。如果你能在決策和資訊分享上展現「透明度」,例如有任何組織調整或部門方向的變動,都盡可能即時且完整地告知,下屬就能感受到被尊重、自主性也會提升。
若你是從同一個團隊內部晉升的主管,跟以前同事之間的互動模式也會轉變。重要的是,維持可近性(approachability),讓同事知道你並沒有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而是更願意傾聽、更積極為大家解決問題。
7. 建立導師與同儕支援網
不少新主管誤以為「已經升上主管,就不能再表現得像個菜鳥」。結果遇到棘手狀況時,寧可硬撐,也不願跟上級或同儕討論,深怕被貼上不勝任的標籤。
然而,多數高階經理人都曾歷經相似的挑戰,他們的經驗是最快的參考。如果公司沒有正式的導師(mentor)制度,你也能主動尋找資深領導者,在適當時機請教問題。
除了正式會議,也可以透過茶敘或午餐的方式,與其他新主管或資深主管彼此交流,交換經驗與策略。
新主管上任的成功關鍵
新主管上任的成功關鍵,其實大多落在「正確的角色定位」與「持續的學習調整」。一開始可能會覺得腳步慌亂,但只要能調整心態、適度授權、及時回饋、放眼全局並保持透明溝通,就能帶出一個高效且互相信任的團隊。
別忘了,你的「管理職」並不代表你就此停下專業成長,而是需要在領導力上持續進修、接受各方意見,也勇於承認錯誤。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發揮主管價值,並為公司與團隊創造更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