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政壇近日因一項旨在保護塔斯馬尼亞鮭魚養殖產業的法案引發軒然大波。這項由總理艾班尼斯領導的工黨政府推動的法案,雖然宣稱是為了保障當地就業機會,卻因限制了公眾與環保團體對環境決策的審查權利,點燃了環保人士與綠黨的怒火。
爭議在國會殿堂達到高峰,綠黨參議員莎拉·韓森-楊甚至直接拿出一條裝在塑膠袋裡的死鮭魚,強烈抗議政府此舉是「出賣環境」。
這項備受爭議的法案修正了澳洲的《環境保護與生物多樣性保育法》,核心內容是限制環境部長重新考慮過去已批准且持續運作至少五年的環境決策之權力,特別是那些涉及州政府監管的項目。新法案一旦通過,將有效終止這項評估,確保鮭魚養殖得以繼續。
澳洲鮭魚法案工黨、聯盟黨聯手護航惹議

工黨政府強調,此修正案是為了提供塔斯馬尼亞西海岸鮭魚養殖業工人所需的保障。總理艾班尼斯更強硬表示:「我的政府無需為支持就業機會道歉,這就是工黨該做的事。」他同時提及政府已投入3700萬澳幣用於改善麥格理港的水質與含氧量,以支持產業的永續性。
然而,這項被視為替鮭魚產業量身打造的法案,在聯邦眾議院獲得了工黨與反對黨聯盟黨的聯手支持,迅速通過,並預計將在參議院進行辯論。此舉引發綠黨強烈不滿,批評立法過程過於倉促,綠黨試圖將法案提交國會委員會審查的動議,也遭到兩大黨聯手封殺。
瀕危生物生存受威脅
麥格理港不僅是鮭魚養殖重鎮,更是極度瀕危的 Maugean skate 的唯一棲地。這種外型類似魟魚的古老魚種,被譽為活化石,可追溯至恐龍時代,牠們對水中的溶氧量極為敏感。環保團體長年指控,密集的鮭魚養殖活動排放大量營養物與化學物質,嚴重污染麥格理港水質,導致水中溶氧量下降,直接威脅 Maugean skate 的生存。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麥覺理港的銀板魟數量估計已銳減47%。儘管近期有研究指出其數量在經歷十年下降後趨於穩定,但環保人士的擔憂未減。法案最終能否在參議院順利通過,以及其對澳洲環境政策的長遠影響,正備受各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