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飛速發展,AI在軍事領域的應用正逐漸改變全球戰爭的面貌。近日,來自全球約60個國家的代表齊聚南韓,參加「軍事領域負責任使用AI峰會」(REAIM),共同簽署了一項旨在規範AI軍事運用的行動框架。然而,這項非法律約束力的文件並未獲得所有國家的支持,尤其是中國,選擇拒簽此協議。
全球擁抱AI軍事框架,然中國拒簽AI軍事協議
在這次首爾峰會上,包含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60個國家簽署了這項名為「行動藍圖」的協議,該協議強調AI應以「人性為中心」的方式應用於軍事領域,特別是在涉及核武器的部署上,AI不應直接掌控決策權。儘管此次協議並無強制力,卻是全球在AI軍事領域上的一次重要道德宣示。
然而,與會的約30個國家中,包括中國,並未支持這項文件。這一選擇引發了外界對中國在AI軍事運用領域立場的高度關注,因為中國在AI領域的技術實力已不容忽視。中國雖然派代表參加了會議,但最終拒絕背書該行動藍圖。
軍事AI應用的潛在風險與分歧
此次峰會由荷蘭、新加坡、肯亞和英國聯合主辦,旨在推動全球在AI軍事應用上的負責任行為。雖然該協議無法強制約束簽署國,但提供了具體的指導原則,包括要求各國在軍事AI的開發、部署及使用過程中保持人類的參與,以防止因AI誤判而引發戰爭升級。
全球頂尖AI專家史都華‧羅素(Stuart Russell)指出,該行動藍圖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未來在戰場上出現如「自動巡邏艦誤判他國艦艇威脅」的情境,進而導致無法逆轉的戰爭。「這種情況可能迅速升級,甚至引發一場無法控制的戰爭。」羅素警告道。
全球AI軍事標準難以統一?
儘管本次峰會取得了60國的支持,荷蘭國防部長魯本‧布雷克曼斯(Ruben Brekelmans)表示,國際社會必須接受「無法讓全世界所有國家都站在同一陣線」的現實。AI技術的軍事應用正在快速發展,而全球各國在技術應用和道德標準上的巨大差異,使得實現統一的規範框架困難重重。
「如何應對不遵守規範的國家?這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複雜難題。」荷蘭國防部長強調道。即便如此,他還是認為,此次峰會的行動藍圖是一個「漸進的進步」,未來將把該框架提交給聯合國,期望能在更大範圍內達成共識。
AI軍事化的全球軍事競賽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議強調,AI不應被用來開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尤其是在防止恐怖組織獲取此類技術上,全球應有一致立場。
南韓政府官員表示,預計在今年10月的聯合國大會上,將基於此次行動藍圖進行更多討論。但專家警告,如果行動過於激進或推動過快,可能會導致更多國家不願參與,反而阻礙了全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