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碼頭工人罷工,恐引爆全球供應鏈危機

分享

美東最大的港口紐約新澤西港口,正進行全面的應急準備,迎接可能的美東碼頭工人罷工風暴。國際長岸工人工會(ILA)已揚言,若在合約到期前無法達成協議,將於10月1日展開全面罷工。此舉不僅可能癱瘓美東和墨西哥灣沿岸的36個港口,還可能重演COVID疫情後的全球供應鏈危機,導致經濟衝擊波及全球。

為什麼美東碼頭工人罷工?

美東與墨西哥灣沿岸的碼頭工人正威脅於10月1日展開大規模罷工,這背後的原因關乎兩大關鍵問題:薪資待遇港口自動化。國際長岸工人工會(ILA)代表著約85,000名工人,這些工人處理著全美將近六成的進出口貨物。他們不僅要求大幅提升薪資,還強烈反對港口自動化,認為自動化技術將削減大量工作機會,直接威脅工人的生計。

過去一年來,西岸碼頭工人已經成功爭取到了更高的待遇,東岸工人現在也希望達成一份更有利的協議。然而,雙方在談判中的立場差距仍然相當大,特別是在經濟條件方面,工會領導人更是強調雙方已陷入僵局。如果在9月30日合約到期前無法達成協議,這場可能癱瘓美國部分最繁忙港口的罷工將勢在必行。

經濟危機一觸即發?預期損失高達數百億美元

此次罷工可能造成的影響不可小覷。僅在紐約和新澤西港口,每年就有高達2400億美元的貨物通過,一旦罷工發生,這些價值連城的貨物將被迫滯留在海上或港口外。根據分析公司Kpler的數據,截至10月1日,預計將有147艘貨船抵達美東和墨西哥灣的各大港口,載運著價值約340億美元的貨物,其中38艘船預計停靠紐約新澤西港口。一旦罷工開始,這些船隻將被迫停留在港口外,等待局勢解決。

專家指出,罷工一日,供應鏈延遲五日。如果罷工持續一週,供應鏈將出現至少一個月的延遲,而若罷工延長到兩週以上,影響將延續到明年。

全球供應鏈危機重演,貨物流向恐大變

自COVID疫情以來的經驗,若罷工爆發,原本依賴美東港口的貨物將被迫轉向其他地區,包括美國西岸港口和海外的物流中心。據美國交通部長布塔吉格的說法,過去疫情期間使用的應急措施將再次啟動,包括船隻減速航行、貨物分流到其他港口等,但這些措施往往只能暫時緩解壓力,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有專家指出,西岸港口可能會成為供應鏈轉移的主要受益者,特別是洛杉磯和長灘港口。光是8月,長灘港的貨物處理量創下113年以來的最高紀錄,進口量同比增長40.4%。

政府態度保守,工會罷工勢在必行?

目前,美國政府並未計劃干預這場勞資爭端。儘管根據《塔夫特-哈特萊法案》(Taft–Hartley Act) 總統有權暫時終止罷工並要求雙方在80天內達成協議,但拜登政府明確表示,無意動用該權力。這也意味著,若10月1日雙方無法達成新合約,罷工幾乎成為定局。

根據ILA主席達格特的說法,若工會被迫復工,他們將採取“故意放慢工作進度”的方式反制,這將進一步加劇供應鏈的堵塞和延誤。ILA自今年6月以來便終止了與美國海事聯盟(USMX)的談判,原因是阿拉巴馬州的莫比爾港引入了一套自動化操作系統,工會認為這違反了現行合約。因此,工會方面已對任何不滿足其要求的協議表現出強硬立場。

企業與消費者該如何應對?

無論罷工持續多久,供應鏈的混亂似乎已無法避免。進出口企業為了應對潛在危機,已經開始調整物流路線,將更多貨物轉移至西岸港口。同時,部分零售商和企業也加快了進口節奏,以確保假日季的商品不會因罷工而滯留海上。然而,這場供應鏈危機最終會如何發展,仍取決於勞資雙方能否在最後時刻達成妥協。而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隨著貨物供應緊張,價格上漲和商品短缺的風險也在逼近。

常見問題

推薦閱讀

你可能也喜歡

其他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