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米價飆升28.3%
今年夏天,日本米價飆升至近50年來的最高點,8月的米價較去年同期上漲了28.3%。居民們紛紛表示,日常生活成本大幅增加,超市裡的白米時常賣到缺貨,有些甚至只能限購每人一袋。過去習以為常的白米,如今卻成了「奢侈品」。
在關東地區的超市內,經常可以看到工作人員貼出「每人限購一袋米」的告示,居民只能無奈地改買麵條、麵包或外國品牌的進口米。茨城縣的居民就表示,雖然茨城是日本知名的稻米產地,但連當地超市的白米都經常售罄,讓他們只能尋求其他替代品。
為什麼米價飆漲?
導致米價飆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天氣異常和觀光客的需求暴增。今年的熱浪和乾旱嚴重影響了日本稻米的產量,收成不如預期,使得供應量大幅減少。而在需求端,隨著觀光潮的來襲,外國遊客湧入日本品嚐美食,特別是壽司、飯糰等米食料理的消費量飆升。
更多關於日本米荒問題詳見 30年來最嚴重的日本米荒!米價上漲的原因是遊客搶購、極端氣候還是政策失誤?
民眾囤米避險
除了觀光客需求增加之外,日本當地居民的囤米行為也成了推升米價的重要原因。由於近來接連的颱風和地震警告,許多家庭都開始囤積米食來應對可能的災難。這種「避險性購買」導致超市貨架上的白米迅速被掃空,供應商一時之間難以補貨,形成了惡性循環。
居民們擔心災害來襲時可能面臨食品短缺,因此提前大量購買米食,結果導致市面上的米存量不斷下滑,價格自然也隨之上漲。即使最近新米陸續上架,價格仍舊居高不下,許多家庭不得不重新考慮餐桌上的主食選擇。
餐飲業者壓力倍增
不僅是家庭感受壓力,餐飲業者同樣面臨成本暴漲的困境。許多壽司店和飯糰專賣店都被迫調高售價,甚至減少壽司飯量來應對成本上升的問題。雖然這些措施能短期控制支出,但同時也可能影響顧客的消費意願,造成營業額下滑的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