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5日,法國倒閣確定了。總理米歇爾‧巴尼耶(Michel Barnier)將因國會通過不信任投票被迫辭職,為這場累積數月的政治風暴劃下句點。此倒閣案不僅會使法國陷入政治混亂,也讓整個歐洲聯盟的穩定性面臨嚴峻挑戰。
法國倒閣不信任投票,總理辭職
米歇爾‧巴尼耶自今年9月受總統馬克宏任命為總理,領導一個少數派政府。然而,在國會極度分裂的局面下,巴尼耶的施政屢屢受阻,2025年國家預算案成為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巴尼耶試圖繞過國會強行推動預算案,遭到極左與極右勢力的聯手反對。12月3日國會舉行不信任投票,以331票壓倒性通過罷免案,遠超過288票的門檻,使巴尼耶成為法國第五共和國以來最短命的總理。
馬克宏將面臨重新組建政府的巨大挑戰,但在目前法國國會高度對立的情況下,要找到一位能夠平衡各方勢力的新總理難度極高。
法國經濟危機雪上加霜
這場政治風暴的背後,還有法國日益惡化的經濟問題。目前法國政府預算赤字高達6.1%,國家債務總額突破3.2兆歐元。新冠疫情後的經濟復甦乏力,加上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進一步拖累法國經濟。
巴尼耶的預算案主張提高企業和高收入群體的稅負,同時削減養老金和醫療等公共開支,試圖縮減赤字。然而,這些措施在傳統強調社會福利的法國受到廣泛反對,也成為其失敗的關鍵因素。
未來的不確定性
隨著巴尼耶辭職,馬克宏將啟動新總理的任命程序,但在國會極度分裂的情況下,新政府的組建充滿挑戰。如果新的總理無法在12月21日前通過2025年預算案,法國可能需要啟動「財政連續法」來暫時維持政府運作,但此舉將進一步測試國會內部的妥協能力。
財政連續法(Fiscal Continuity Law)是一項針對政府在無法通過預算案時,保障政府基本運作的臨時措施。意思是當法國政府無法按時通過下一年度的預算案時,可以暫時依賴《財政連續法》來維持政府的基本運作。該法案允許政府繼續按照上一年度的預算規模進行收支操作,確保:
- 稅收繼續徵收
- 基本支出持續進行
- 避免政府完全停擺
然而,財政連續法並非長期解決方案,而是一種短期內緩解危機的手段,因為它僅能按照上一年度的財政規模運行,無法處理新問題或應對經濟環境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