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色列宣布即將關閉其設在愛爾蘭的外交使館,以色列外交部長Gideon Sa’ar嚴詞批評愛爾蘭政府採取「極端反以」的立場,並點名都柏林當局對巴勒斯坦議題的處理手法已「跨越所有底線」。
在愛爾蘭先前支持將以色列送交國際法庭審理種族滅絕相關指控下,以色列終於決定收起外交資源,轉而將焦點放在對該國更友善的國家。此舉不僅關乎雙邊關係,更在國際外交戰場上掀起新一波外交權衡的浪潮。
愛爾蘭與以色列關係緊張
以色列關閉駐愛爾蘭大使館的原因,最直接的導火線是愛爾蘭政府先前支持向國際法院提出控告,指控以色列在加薩地區涉嫌犯下種族滅絕的罪刑。
此外,愛爾蘭在2024年正面承認巴勒斯坦國家的姿態,更讓以色列認為愛爾蘭政府是「偏頗且帶有雙重標準」。相比之下,埃及、西班牙與墨西哥也有類似支持國際法庭調查的立場,但以色列此番決定特別針對愛爾蘭,凸顯雙方長久以來在中東問題上的敏感度與張力。
以色列的官方回應:嚴厲指控「反猶」與「污名化」
以色列外交部長Gideon Sa’ar表示:「愛爾蘭對以色列的態度充滿「去正當化(delegitimisation)」與「汙名化(demonisation)」,並且懷有反猶太主義(antisemitic)傾向。」,他強調以色列不再願意將外交資源消耗在態度明顯不友善的國家。
但以色列反對黨領袖Yair Lapid則對該決定提出質疑,認為逃避並非因應批評的最佳方式,而Sa’ar也在社群媒體上回嗆,強調此非簡單政策問題,而是明確的表態,絕無讓步空間。
愛爾蘭的官方回應:強調「人權」與「國際法」
面對以色列的指責,愛爾蘭總理Simon Harris和副總理Micheál Martin皆表示:「對以色列的決定深感遺憾」。強調愛爾蘭是「支持和平、支持人權、支持國際法」的國家,不是針對以色列。
愛爾蘭與巴勒斯坦
其實,愛爾蘭與以色列之間本就存在長期外交爭議。愛爾蘭一直被視為歐洲國家中最為親近巴勒斯坦立場的一方,不僅公開呼籲以巴兩國解決方案,更積極要求各國嚴守國際人道法。
這場外交風波不僅將影響這三個國家之間未來的互動,更可能成為國際社會重新審視中東問題與外交優先順序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