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ICT產業正邁向新一波發展契機,政府積極投入巨額科技預算、推動「主權AI」建置以及國家資料中心與超級電腦的設立,展現全面升級產業實力的決心。總統賴清德日前在台北市電腦公會 50 週年慶與全國科技會議上強調,臺灣不僅要發揮既有半導體與資通訊ICT優勢,更應善用先進算力、人工智慧AI和關鍵技術,結合國家未來策略:前瞻未來、智慧永續、競逐太空、探索海洋,最終與印太區域安全、國防和國安戰略相互呼應,為整體發展注入更強大的國政願景。
賴清德政府資源與科技預算提升
賴清德透露,明年科技預算將上升至 1,965 億元,比起今年再增加 77 億元,顯見政府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透過大量資金投入,政府將支持ICT、半導體、AI及相關關鍵產業的升級轉型,並同步打造國家級資料中心與超級電腦,積極朝「主權AI」前進。
這意味著未來台灣有望不再僅是製造基地,而是能掌控自身數據、算力與人才資源的科技主體國家。
AI、太空、海洋與智慧永續佈局
在全球科技轉型背景下,台灣的ICT不再局限於網際網路或終端裝置製造,而將與國家需求緊密結合,實踐「前瞻未來」願景。
這意味著,不僅工業與科技環境須智慧化與永續化,台灣也將積極探索過去較少涉獵的太空與海洋領域,利用ICT與AI整合強化研發實力,讓國家的新興產業發展版圖更加寬廣,擴大「智慧永續」的涵蓋範疇。
從ICT實力昇華為戰略力量
面對地緣政治挑戰,台灣所處的印太區域安全形勢顯得更為關鍵。賴清德指出,ICT與AI實力可進一步結合國防及國安策略,甚至運用於機器人、無人載具(空中與水下)等技術領域,鞏固民主陣營立足之勢。藉由策略性整合科技與安全,台灣不僅強化自身防禦能量,更加深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
展望未來五十年,賴清德的願景是台灣ICT產業將秉持多元化、專業化、國際化和永續化的方針,與政府攜手奠基於既有優勢,同時不斷探索新興技術、緊扣市場需求,並透過全球佈局、跨國行銷與策略聯盟,創造持續成長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