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德國大選結果:基民盟領先、極右派崛起,執政可能面臨考驗

分享

德國在2025年2月23日舉行的聯邦大選,開出相當戲劇化的結果:由梅爾茲(Friedrich Merz)領軍的中間偏右基民盟(CDU)/基社盟(CSU)取得第一大黨地位,但得票率仍未達三成,沒能一舉拿下單獨執政的絕對多數。同時,極右派「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創下歷史新高,躍居第二大黨。

這場大選結果反映了德國社會高度分歧,接下來的組閣談判恐怕會是場硬仗。

投票率創新高

本次德國2025大選投票率高達83.5%,創下德國1990年統一以來的最高紀錄。不少選民在投票前夕坦言,因為前任總理蕭茲(Olaf Scholz)領導的三黨「紅綠燈聯合政府」去年底解散,導致德國政治局勢動盪,再加上經濟成長放緩、移民與社會安全爭議升溫,以及烏俄戰事對歐洲的衝擊,都讓民眾亟欲尋求能迅速帶領國家穩定的執政力量。

投票日前還傳出美國前總統川普及馬斯克對德國選情發表多番言論,間接「加溫」了選戰。川普對烏克蘭情勢的立場,以及馬斯克在社群平台上的公開評論,使得不少德國選民擔憂外國勢力干預。也因此,一些人更積極走出家門投票,希望能透過高投票率反映自身訴求,或鞏固傳統政黨力量。

德國大選結果:保守派勝選卻不過半

CDU/CSU小贏出線

根據選後開票結果,CDU/CSU的得票率約28.5% 至 28.8% 左右,取得第一名,卻仍低於選前期望的三成左右門檻。該黨預計拿下約208席,但距離單獨過半的316席仍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梅爾茲是典型的保守派,過去並未擔任過德國內閣職務。這次終於帶領基民盟在大選中再度成為第一大黨,但相較前總理梅克爾時期超過30%的得票率,仍顯示德國保守派雖然重返主流,卻尚未重拾往日榮景。

梅爾茲在勝選之夜向支持者表示,將盡速推動組建新政府,但也強調「世界不會等待德國」,意指內外挑戰嚴峻,德國必須快速回到決策正軌。

極右派AfD崛起

本次選舉的焦點之一,無疑是極右派AfD得票約20%出頭,足足比上次大選增加了約十個百分點。該黨在德國東部五個邦(如圖林根邦、薩克森邦等)更是取得三成以上選票,甚至拿下局部地區的第一。雖然面臨主流政黨所謂的防火牆圍堵,意思是包括基民盟在內,多數黨堅決不與AfD合作,但AfD已成為足以影響政策走向的「反對力量」。

黨魁愛麗絲.魏德爾(Alice Weidel)在選後高呼「德國需要改變」,並質疑梅爾茲可能無法順利組閣,放話「或許還得再度提前舉行大選」。

-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

社民黨遭逢重創

本次大選的另一個重要觀察,是現任總理蕭茲領導的社民黨(SPD)慘遭滑鐵盧,得票率約16%左右,創下該黨自19世紀末以來最差紀錄,可說是史上最大潰敗。

蕭茲雖然在2021年一度創造驚奇勝選,但四年下來,面對通膨、能源、氣候與移民等棘手問題,其三黨聯合政府始終內耗不斷。最終,財政預算矛盾讓原先的自由民主黨(FDP)退出執政聯盟,導致提前舉行大選。蕭茲在敗選後向支持者承認,這次挫敗「相當沉痛」,並表示自己不會參與組建新政府談判。

綠黨與左派起伏

除此之外,長期以來被視作「年輕人首選」的綠黨(Greens),本次只有約11%至12%左右,比四年前略為下滑,顯示年輕世代票倉似乎有所流失,尤其有不少首次投票者轉向AfD與左翼政黨。反觀左派陣營裡的「左翼黨」(Die Linke)在這次大選意外逆勢拉升至8%至9%左右,擺脫了先前民調長期在5%門檻掙扎的陰霾,也搶下一部分社民黨及綠黨流失的選票。

而新興左翼勢力BSW(Sahra Wagenknecht領導的民粹左翼政黨)最終可能僅約4.97%,極其接近門檻,仍不確定能否跨過5%界線。若最終BSW無法進入聯邦議院,將影響其他黨派的席次分配,也連帶改變梅爾茲籌組政府的難易度。

德國組閣前景:大聯合政府還是三黨合作?

兩黨組合仍是最熱門選項

依照德國選制,必須拿下至少半數席位才能順利執政。CDU/CSU預估取得的208席,距離316席過半仍缺逾百席。由於該黨多次重申排除與AfD合作的可能,最直接的選擇便是與社民黨再度上演「大聯合政府」。

不過,SPD慘敗之後態度並不明朗,蕭茲也表明不會主動參與談判。目前德國民調顯示,約有四成選民對這種兩黨組合持支持態度,但能否談攏仍有變數。

三黨聯盟同樣可行

另一種可能是CDU/CSU與綠黨、再加上其他小黨(如左翼黨),組成所謂的「三黨聯盟」。只是綠黨黨魁哈貝克(Robert Habeck)和梅爾茲在選前互批激烈,雙方對於移民、經濟和氣候政策分歧頗大,談判過程恐將漫長。何況左翼黨也在社會福利與財政政策上,與保守派理念相差甚遠。若談判卡關過久,德國國內恐持續陷入政治僵局。

2025 德國新政府挑戰

無論梅爾茲最終與哪個黨派攜手執政,德國都面臨一連串挑戰:

  • 經濟發展:AI時代及烏俄戰爭衝擊下,德國政府如何重振產業、降低通膨並保持競爭力?
  • 移民與難民政策:近期移民犯罪事件引發社會恐慌,更有黨派鼓吹「再移民(大規模遣返)」。執政黨若不正面回應,恐助長極右勢力繼續擴張。
  • 歐洲與跨大西洋關係:在美國積極干預烏俄對話、川普公開質疑歐盟定位的背景下,德國該如何強化歐洲團結、降低對美依賴,同時維持北約安全框架?

究竟梅爾茲能否迅速說服中左翼政黨攜手執政,並帶領德國找回穩定與成長?這場牽動歐陸格局的戲碼,恐怕才正要進入更複雜的談判階段。

推薦閱讀

你可能也喜歡

其他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