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白宮橢圓辦公室同台受訪時,意外爆發近乎互嗆的激烈場面。川普與副總統范斯接連批評澤倫斯基「不懂感恩」,並指控烏克蘭試圖在美國媒體前「誇大」俄烏戰事;反觀澤倫斯基則重申烏克蘭早已多次表達感謝,並希望在不犧牲主權的前提下達成真正的和平。
這場衝突使雙方原本準備簽署的稀土礦產協議告吹,也讓美烏關係面臨新的嚴峻挑戰。事後,歐洲多國領袖紛紛出面力挺基輔,試圖穩住對俄局勢的西方聯盟。
川普與澤倫斯基在白宮激烈爭吵
當天川普、范斯與澤倫斯基三人在橢圓辦公室先短暫回答媒體提問,討論話題涵蓋美國過去對烏軍事援助、美方居中協調俄烏對話的可行性、以及當時預計要談妥的稀土礦產分配協定。沒想到,有媒體詢問川普是否「過度親近俄羅斯」,引發川普強烈否認,並指責澤倫斯基對普丁懷抱過度仇恨,不利和平談判。澤倫斯基則反駁俄方在2014年以來多次違反停火協議,沒有誠信可言,要求美方理解其憂慮。
同時,副總統范斯插話質問澤倫斯基:「你到底向美國說過幾次謝謝?」並痛斥澤倫斯基在美國記者面前試圖一再訴苦,使得會談氣氛陡降。川普也附和此說法,宣稱「烏克蘭若沒有美方支援,戰事早在幾週內就結束」,要澤倫斯基記住誰才是真正幫他的人。
面對此番指責,澤倫斯基回應說他非常感謝美國,但話音未落,就遭到現場打斷。隨後雙方激烈交鋒不斷升溫,一度要召開的聯合記者會被臨時取消,原本準備簽署的關鍵礦產合作協議也就此擱置。
歐洲各國火速聲援澤倫斯基
白宮會談破局後,歐洲各國領袖迅速公開力挺澤倫斯基與烏克蘭,強調「俄羅斯才是侵略者」。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蕭茲皆表示,國際社會應持續支持烏克蘭抵抗俄羅斯擴張,並不能因為烏克蘭與美國意見不合而淡化原則。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則重申,烏克蘭已戰鬥三年,捍衛的不僅是自身領土,也是民主與自由價值。
尤其英國首相史達默第一時間與川普和澤倫斯基分別通話,強調若西方在這個問題上陷入分裂,「只會讓全球安全局勢更加動盪」。義大利總理梅洛尼進一步呼籲召開跨大西洋緊急峰會,「在戰爭議題上,任何分裂都是對自由陣營最大的傷害」。
而在此刺衝突之後,澤倫斯基趕往英國參加由史達默主持的歐洲領袖峰會。包括法、德等超過十多國首腦都將齊聚倫敦,主要討論烏克蘭未來的安全保障機制與持續制裁俄羅斯的對策,也可能重申歐洲整體對烏援助。
外界解讀,此次峰會除了能讓澤倫斯基再度闡述烏克蘭底線,也讓歐洲陣營親自向他釋出善意,試圖撫平當前美烏間的裂痕。因為對歐洲而言,一旦美方大幅削減對烏援助,極可能讓戰場局勢出現更大變數,並使俄羅斯取得更多戰略籌碼。
川普政府速戰談判受質疑
川普在競選連任時就曾宣稱「24小時內即可結束俄烏戰爭」,帶有強烈「速戰談判」的思維。副總統范斯對外多次強調外交談判的重要性,暗示若烏克蘭不同意某些妥協條件,美國將考慮退出協助。然而,此番高調斥責澤倫斯基「不懂感謝」的作法,是否是好的做法?仍是未知數。
目前共和黨內部意見並不一致,有人認為若不持續支持烏克蘭,俄方的擴張會讓北約與歐洲安全形勢雪上加霜;也有人主張應優先把美國預算花在國內建設,而非「在遙遠的歐洲戰場拚死拚活」。
俄羅斯放話期待更多分裂
面對美烏的公開對立,俄羅斯方面迅速做出反應。俄國前總統 Dmitry Medvedev 在社群平台諷刺這是「對烏克蘭的當頭棒喝」。親俄官媒也大篇幅報導了川普和澤倫斯基的交鋒,以澤倫斯基在白宮歇斯底里等誇張標題,引導國內輿論,塑造烏克蘭政府被盟友冷落的形象,並且放話期待烏克蘭與各國的分裂。
稀土礦合作與停火前景
事實上,澤倫斯基此行原本重點除了尋求美方釋出更多軍事與財政資源,更重要的是推動一項稀土礦產合作。烏克蘭坐擁豐富稀土資源,如果能與美國達成供應協議,勢必強化雙邊經濟與戰略聯繫。該協議一旦敲定,烏克蘭在軍工、能源領域都可獲得更紮實保障,亦為美國提供關鍵原料。
小國如何在大國角力中爭取話語權?
身處東亞的台灣,同樣面臨周邊安全挑戰。從烏克蘭案例可見,一旦大國間的利益天平搖動,前線國家即使強調自身感謝與民主價值,仍難保隨時獲得援助。面對可能的地緣政治風險,第一線國家除了積極在國內強化軍力與經濟韌性,也要爭取國際持續性而非一時性的支持。
此次烏克蘭努力通過外交訪問爭取多方理解,卻在一朝會談中因一些言語摩擦而變得岌岌可危,這種狀況值得台灣深思。要避免因「感謝或不感謝」之類的話題就導致國際合作翻盤,或許該盡可能多元化友邦和經濟體系,降低對單一國家的過度依賴。
延伸閱讀
台積電投資美國千億美元!魏哲家會晤川普聚焦半導體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