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太空總署與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附設的國家冰雪資料中心最新發布的數據,今年(2025年)北極冬季海冰的最大覆蓋範圍,在3月22日達到了自47年前有衛星紀錄以來的歷史最低點。觀測顯示,當天的最大範圍僅為1433萬平方公里,略低於2017年創下的1441萬平方公里最低紀錄。
科學家指出,今年的冬季延續了過去數十年來的下降趨勢,與1981年至2010年的平均最大範圍相比,今年的峰值足足少了132萬平方公里,這個消失的面積比整個蒙古國還要大。這項新紀錄不僅是一個令人擔憂的數字,更再次為全球氣候變遷敲響警鐘。
北極冰層融化現況:全球海冰總量亦創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北極狀況堪憂,南極的海冰範圍也處於低點。今年3月1日,南極夏季海冰的最小範圍縮減至198萬平方公里,追平了2022年及2024年創下的歷史第二低紀錄。這比2010年之前的平均夏季最小範圍約284萬平方公里,低了將近30%。
南北兩極海冰的同步減少,導致了一個更驚人的里程碑:全球海冰總覆蓋面積創下了歷史新低。根據NASA與NSIDC的資料,今年二月中旬,全球海冰總面積比2010年前的平均值少了超過250萬平方公里。換句話說,地球目前消失的海冰總面積,足以覆蓋密西西比河以東的整個美國大陸。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科學家 Linette Boisvert 警告:「我們即將進入下一個夏季融冰期,但起始的冰量就已經更少,這對未來不是好兆頭。」
南極狀況亦堪憂
雖然相較於北極,南極海冰的變化機制更為複雜,且整體冰量較多。但近年來南極海冰範圍的劇烈波動,特別是連續幾年出現接近或打破最低紀錄的情況,也讓科學家高度關注。NSIDC 的 Meier 博士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南半球是否已進入一個海冰長期偏低的新常態,或者南極只是處於一個過渡階段,未來幾年會回復到之前的水平。」
無論如何,南北兩極海冰範圍的顯著下降,以及全球海冰總量創下新低的事實,都清晰地指向一個方向:地球的氣候系統正在發生劇烈變化,而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暖化是主要驅動力。去年2024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雖然預計今年可能出現具有降溫效應的反聖嬰現象,但長期暖化的趨勢並未改變。這些破紀錄的數據,再次凸顯了達成《巴黎協定》將全球長期升溫限制在攝氏1.5度目標的急迫性與艱鉅挑戰。
延伸閱讀
北極融化引發洋流變遷,全球氣候面臨嚴峻挑戰
南極植物覆蓋面積飆升10倍?正在「快速變綠」的極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