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嗎?未來我們或許有機會跟海豚,進行更深一層的對話!Google 最近宣布了一項令人興奮的進展,他們與學術界及非營利組織合作,運用最新的人工智慧 AI 技術,開發出名為 DolphinGemma 的大型語言模型,目標是學習並理解海豚複雜的聲音,甚至嘗試產生類海豚語,為海豚溝通研究開啟了全新的想像空間。這項計畫背後,是長達 40 年對野生海豚的細膩觀察與數據累積。
解密海豚語言的漫長旅程
這項 Google AI 計畫能實現,來自於非營利組織野生海豚計畫數十年的努力。自 1985 年起,科學家們就像一群耐心的水下觀察家,長期在巴哈馬海域追蹤記錄同一群大西洋斑點海豚的生活點滴。他們透過非侵入性的方式,拍攝了大量的海底影片與聲音紀錄,並詳細標註了每隻海豚的身分、生活史以及當下的行為情境。
經過長年累積,研究人員逐漸找出海豚不同聲音模式與特定行為的關聯。例如,海豚媽媽和寶寶會使用獨特的標誌性哨音來互相尋找;在打鬥或競爭時,常會發出急促的爆破脈衝聲;而在求偶或驅趕鯊魚時,則可能使用高頻的喀噠聲。這些發現證明了海豚擁有複雜的社會行為與溝通方式,但要完全解碼這些海豚語,光靠人力分析,不僅耗時費力,據估計可能得花上 150 年,而且很可能錯過許多人類難以察覺的細微模式。
Google AI 神助攻!DolphinGemma 如何學習海豚語?
這就是 Google AI 發揮關鍵作用的地方了。Google DeepMind 研究實驗室與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專家們,運用了海豚科學家提供的龐大聲音資料庫來訓練 DolphinGemma 這個大型語言模型。這個模型基於 Google 先前推出的 Gemma 開源模型系列技術,並特別針對海豚聲音進行優化。
DolphinGemma 的運作方式類似我們熟悉的 ChatGPT,但處理的是聲音訊號。它接收海豚的聲音片段,透過分析學習其內在的結構與模式,然後能預測接下來最可能出現的聲音序列,甚至能生成聽起來非常逼真的類海豚聲音。研究團隊表示,這個 AI 模型已經成功產生了包含喀噠聲、哨音,甚至是過去很難用傳統程式模擬的爆破脈衝聲,效果讓科學家們相當振奮。人工智慧的強大運算能力,能比人類更快地找出聲音中重複出現的模式、叢集和可靠序列,有助於揭開海豚自然溝通中隱藏的結構與潛在意義。
不只是聽懂,系統還能打造人豚共同詞彙
Google AI 的野心不僅止於單向的聽懂。研究團隊更希望探索雙向互動的可能性。為此,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團隊開發了一套名為CHAT(鯨豚聽覺增強遙測)的水下電腦系統。

計畫中,研究人員會播放由 AI 生成的、自然界不存在的合成哨音,並同時展示海豚可能感興趣的物品,例如海草、馬尾藻,甚至是研究人員的圍巾,藉此將聲音與物件連結,就像在教牠們這個東西叫做這個聲音。研究人員希望,天性好奇的海豚能學會模仿這些特定的合成哨音,來要求牠們想要互動的玩具或物品。
海豚語真的存在嗎?
儘管 Google AI 與 DolphinGemma 的發展令人期待,但科學界對於我們是否真的能與海豚對話仍抱持謹慎態度。英國劍橋大學的動物溝通專家 Arik Kershenbaum 就提醒,海豚的叫聲雖然多變,但目前仍不清楚這些變化是否代表不同的詞彙或意義。他認為,海豚的溝通系統可能不像人類語言那樣具有無限的複雜性與組合能力。如果海豚只是為環境中每個物件都取一個單獨的聲音,那更像是信號,而非真正意義上的語言。
此外,英國薩塞克斯海豚計畫的 Thea Taylor 也提出,研究人員必須小心,不要在無意間訓練了海豚。如果海豚學會模仿聲音只是為了得到獎勵,那更像是訓練狗狗坐下,而非真正理解了聲音代表的意義。同時,研究也需要注意,這次 DolphinGemma 的訓練資料僅來自單一地點的單一海豚物種,不同族群、不同種類的海豚可能存在溝通方式的差異。
儘管如此,即使最終無法實現完整的雙向溝通,這項研究無疑是動物溝通領域令人興奮的一大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