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日針對量子計算和先進半導體技術出口再度加強管制,直指中國等對手國家的軍事技術發展,這項舉措可能成為科技冷戰的最新章節。這不僅是美國科技政策的重大變革,更牽動全球科技供應鏈的未來走向,尤其是在美中競爭日益加劇的背景下,這項限制無疑將對國際關係和全球市場帶來深遠影響。
量子科技出口管制為何成焦點?
美國拜登政府於本週正式對量子計算技術及相關高性能晶片出口實施新規,這些新限制針對全球範圍內的出口,然而美國的盟友如日本、荷蘭等國則享有豁免。這項新措施的目標非常明確:減緩中國與其他敵對國家在量子計算、人工智慧(AI)及超級計算領域的技術進步,特別是在軍事應用方面。
根據美國商務部文件顯示,這次的出口管制不僅限於具體產品,還擴展至廣泛的技術分類,包括製造超級電腦和量子計算機所需的晶片、金屬合金製品,以及高頻寬AI晶片的設備。
量子計算機與全球安全的關聯
為何量子計算如此敏感?因為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遠超當前的傳統電腦,這種新技術不僅能大幅提升科研能力,更具備破解現有網路加密技術的潛力。這對國防和國際間的資訊安全構成嚴重威脅。隨著科技不斷進步,量子計算的軍事應用價值日益受到重視,特別是在人工智慧和加密技術方面的突破,可能直接影響各國國防和國際政治的格局。
正如美國工業與安全局局長艾倫·艾斯特維茲(Alan Estevez)強調:「此舉確保我們的出口管制能夠與不斷發展的技術並行,與國際合作夥伴協同運作,更有效阻止我們的對手發展威脅集體安全的技術。」
美國祭出先進半導體出口管制,僅盟友豁免!
這次量子科技管制不僅是美國單方面的行動,還包括與盟國的協同作戰。荷蘭與日本已經成為首批獲得豁免的國家,其他國家也可能會陸續加入這項合作。這些國家之所以能夠豁免,是因為他們已經實施了類似的出口限制,並與美國形成了堅實的技術管控聯盟。
特別是荷蘭,該國的科技巨頭ASML公司長期以來領導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設備,但荷蘭政府在面對國際壓力後,宣布將擴大對這些設備的出口限制。這一舉措可能進一步加劇中國獲取先進晶片製造技術的困難,對中國的科技發展形成重大打擊。
荷蘭外貿與發展合作部部長雷奈特·克萊弗(Reinette Klever)指出:「我們必須因應當前的地緣政治風險,技術進步已經帶來更大的安全威脅,特別是在軍事應用上。」
這些管制如何影響全球科技競賽?
事實上,這些新規則的影響已經超越了量子技術本身,涵蓋了多項與人工智慧及先進晶片製造相關的技術。除了量子計算機及其組件外,還包括製造金屬和金屬合金元件的設備、高性能計算晶片的製造技術(如Gate All-Around場效電晶體技術),以及與量子計算機相關的軟體和材料。
此舉無疑是美國對抗中國科技發展的一大戰略措施。從2022年開始,美國就對中國實施了包括半導體出口在內的多項單邊限制,而這次的新規則進一步強化了這一策略,旨在全方位削弱中國在科技領域的軍事應用能力。
然而,這項政策的推行是否能真正遏制中國的科技發展,仍然有待觀察。過去,中國已經多次成功避開相關的出口管制,尤其是利用第三方國家和企業來獲取被禁止的技術。即便如此,美國的強硬姿態無疑將對全球科技產業和供應鏈帶來深刻影響。
國際聯手打造更嚴密的出口管制體系
為了加強這一戰略,美國正在推動一個超過38個「志同道合」國家組成的技術出口聯盟,並針對包括量子計算在內的高科技領域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這樣的多邊合作機制,能夠讓這些國家在不必提交出口申請的情況下,依然遵守國際規則,減少不必要的技術研發阻力。
正如美國商務部指出的:「這一協同合作能確保這些新興技術的國際出口得到更有效的控制,防止技術落入不應該擁有它們的國家手中。」
量子時代的科技冷戰
隨著量子計算和半導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美國與其盟友對於技術出口的管控只會更加嚴格。這些措施不僅是為了保護國家安全,也是在防止這些先進技術被敵對國家用於軍事用途。
未來的科技冷戰不再僅僅是關於武器與軍備,而是關於誰能夠掌握最先進的計算技術與人工智慧。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量子計算機可能成為決定性的戰略資源,而美國的這一系列出口限制無疑是為了在這場競賽中站穩上風。
了解更多中國2024經濟動態,請參閱
2024 中國經濟觀察:挑戰與機遇交織的時代
美中關係再掀波瀾!美國國會全面針對中國,從無人機禁令到對台威懾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