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Sie/編輯
中國在2024年成功完成了其歷史性的嫦娥六號任務,成為全球首個從月球遠端帶回土壤和岩石樣本的國家。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這些樣本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火山活動歷史,為科學界對月球形成和演化帶來了新的理解。同時,中國正積極推動利用月球自有資源建設永久月球基地。
嫦娥六號成功從月球背面取樣
嫦娥六號探測器於2024年6月由長征五號火箭發射,成功在南極的艾特肯盆地著陸,這個地區被認為是40億年前一場巨大隕石撞擊形成的盆地。這次任務主要目的是採集月球遠端的土壤與岩石樣本,這些樣本被帶回地球後,立即引發科學界的廣泛關注。
嫦娥六號的樣本包含來自28億年前的火山岩,這是目前已知最年輕的月球背面火山活動證據。
此外,與美國阿波羅任務和俄羅斯盧納任務帶回的樣本相比,這些月球背面樣本幾乎不含放射性元素,為月球內部動力來源提出新的疑問。
月球磚塊推動月球基地建設
中國科學家也透過了嫦娥六號任務進行多項實驗,例如:利用月球土壤製造建材,包括模擬月球環境製造「月球磚塊」。這些磚塊將在天宮空間站接受測試,為未來在月球上的建築提供基礎數據。
中國國家航天局表示,她們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並於2035年前建立永久月球基地。為降低建材運輸成本,中國開發了3D列印的機器人「月球蜘蛛」,可直接在月球上進行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