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索的重力波研究再度取得突破性進展!一個由澳大利亞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領導的國際天文學團隊成功製作了目前最詳細的重力波地圖,揭示了宇宙深處隱藏的黑洞與其結構。同時,這項研究也為了解星系演化及早期宇宙奠定了基礎。
重力波是什麼?
重力波最早由愛因斯坦於1916年提出,他認為大質量物體運動時會在時空中產生漣漪。然而,這些波動極其微弱,僅能被極度精密的設備檢測到。
自2016年人類首次探測到重力波以來,科學家們已將重點轉向更大規模的重力波背景,期望透過這些時空變化的宇宙背景噪音拼湊出宇宙的全故事。
重力波地圖的誕生
此次研究的關鍵,是利用南非MeerKAT射電望遠鏡構建了一個銀河規模的重力波探測器——脈衝星計時陣列。脈衝星是快速旋轉的中子星,其精準的脈衝信號可用來監測時空的微小變化。
研究團隊僅用其他實驗三分之一的時間,就成功捕捉到強烈的重力波信號,特別是來自合併超大質量黑洞的信號,顯示宇宙遠遠比人類預期的更為活躍。
重力波熱點
在最新的重力波地圖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非同尋常的熱點。這可能暗示了一個獨特的重力波來源,例如質量超過太陽數十億倍的黑洞對。蒙納士大學的Rowina Nathan博士指出,這些熱點不僅揭示了當前宇宙的結構,甚至可能是來自宇宙大爆炸時期的訊號。
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
此次突破得益於MeerKAT射電望遠鏡的先進技術,其能達到納秒級的精確度。這項研究同時也是國際合作的成果,包括澳大利亞、德國、意大利等多國機構參與。來自馬克斯普朗克射電天文研究所的Kathrin Grunthal博士表示,未來觀測將進一步細化重力波地圖,探索黑洞演化、星系形成及早期宇宙的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