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 (Apple) 再度因隱私疑慮鬧上新聞版面,近期蘋果決定支付9500萬美元(約新台幣近 30 億)來和解一宗長達五年之久的集體訴訟。該訴訟內容指控,Apple 的語音助理 Siri 會在未經使用者明確喊出「Hey Siri」指令時,就被意外觸發並錄製對話,甚至可能將部分內容與廣告商分享,這涉嫌嚴重的蘋果竊聽指控。
蘋果 Siri 侵犯隱私權訴訟
根據美國加州聯邦法院最近公開的和解文件顯示,早在 2019 年,便有吹哨者投訴 Siri 存在「偷錄音」的問題,認為 Apple 旗下包含 iPhone、Apple Watch 等搭載 Siri 的產品,經常在用戶沒有說出「Hey Siri」或沒有刻意手動啟動的情況下,就自動錄下私人對話。
更有使用者反映,原本只是和朋友或家人提到某家連鎖餐廳、某款運動品牌鞋子或醫療療程,之後竟陸續收到相關廣告推播。原告團隊指控,這些被「偷聽」到的內容疑似被分享給第三方業者,用來進行更精準的商品或服務推薦。
長達5年官司接近尾聲,蘋果同意和解
根據訴訟內容,Siri 從2014年9月17日起一直到2024年底,都可能在使用者並未給予同意的情況下被觸發。如今,Apple 雖不承認有任何違法或不當行為,但仍選擇同意以 9,500 萬美元來達成和解。該和解方案目前已提交給加州北區聯邦法院審閱,預計2025年2月14日將召開庭訊,若法官最終批准,即可正式生效。
按照和解條款,符合訴訟條件的人,例如該地區當前或曾經擁有Siri功能之Apple裝置的用戶,只要在2014年9 月至2024年12月31日之間使用過 Siri,就有資格提出索賠申請,每台具備 Siri 的裝置最多可獲得20美元補償,且每位用戶的可申請設備上限為五台。
也就是說,在理想情況下,有些用戶或可領取到100美元左右,但或許此案件將和眾多集體訴訟類似,最終實際真正參與申請的人比例並不會太高,法庭文件預估大約只有3%至5%的用戶會向蘋果索賠。
聯合代理律師團費用掀討論
根據美國法院遞交的文件,該案件的律師團隊最高可要求從 9,500 萬美元和解基金中提取約 2,850 萬美元(部分文件顯示或可達 2,960 萬美元),作為訴訟代理費用與其他雜支。這筆費用約佔整體和解金的三成,不少網友調侃:「又是一場律師(及法務團隊)最終賺最多的官司。」
不過其實這次的比例,在美國集體訴訟中並不算太離譜,很多大型隱私爭議或壟斷官司的律師團隊都採取「勝訴/和解後再抽成」的合作模式。
科技公司的隱私爭議不斷
蘋果公司長年以「隱私」作為行銷主軸,甚至在自家官網與大型廣告看板上大肆宣傳,強調每一筆使用者資料都受到嚴格保護。
雖然這 9500 萬美元對 Apple 而言可說是九牛一毛,根據市場估算,Apple 自 2014 年以來的獲利上看 7050 億美元,光是最新財年利潤就達 900 多億美元,這代表9500 萬美元或許僅等同該公司短短數小時的獲利。然而,雖然金額對 Apple 來說並不算巨大,卻釋出了一個重要訊息:在消費者隱私與科技巨頭的獲利之間,類似衝突仍在持續發酵。
因為像其他科技巨頭公司近期也有類似訴訟官司,例如歐洲消費者針對 Google 的語音助理也提出相同質疑,後來當歐洲媒體與監管機關公開 Google 可能違規保留或分析用戶聲音數據後,業界開始重新審視語音助理背後的隱私風險。未來,Apple、Google、Amazon 等都可能得面臨更嚴格的內外部監督。
延伸閱讀
蘋果董事會力阻取消多元平等計畫!保守團體與大企業對立再起
Apple Vision Pro 停產了!原因、價格、需求與未來發展一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