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量子電腦 5 年內商轉!Nvidia 則認為可能得等 20 年

分享

量子運算一直被視為新世代運算技術的重大突破,究竟何時才能真正應用在現實世界?近日,Google 量子部門負責人 Hartmut Neven 最近在路透社的報導中稱,未來 5 年內就能看到「只能在量子電腦上完成的應用」問世!

然而,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先前卻預測商用落地可能還要等上 20 年。對於這樣的兩極說法,產業各方看法分歧,也引發量子領域投資熱度與市場信心的大幅震盪。

量子運算離真實應用還有多遠?

量子運算之所以受矚目,是因為它採用「量子比特」(qubit)進行計算。不同於傳統電腦只用 0 與 1 的單一狀態,量子比特可同時代表多種數值,理論上能在極短時間內處理海量運算。然而,技術難點在於量子比特極易受到外部環境干擾,導致錯誤率居高不下,進而影響最終結果的正確性。

那麼,我們該相信「5 年」還是「20 年」的說法?一名是Google 量子 AI 團隊掌舵者,一名是當今 GPU 與 AI 市場的領航者,雙方皆擁有雄厚研發資源及市場影響力,因此各自估計都不容小覷。

Google 量子糾錯新突破帶來新希望

Google 一直在嘗試解決量子運算中失誤率偏高的問題,並於 2024 年底公布名為「Willow」的全新量子晶片。該設計策略是以多個實體 qubit 協同運作,形成「邏輯 qubit」,藉此在單一 qubit 出現失誤時能即時由其他 qubit 補位,整體系統仍能保持準確計算。Google 指出,隨著實體 qubit 數量提升,錯誤率將呈指數級降低,為量子運算真正走向商業應用鋪路。

量子部門負責人 Neven 更進一步樂觀表示,只要能透過這種方式穩定擴充 qubit 數量,就能在未來 5 年內看到足以執行傳統電腦做不到應用的量子電腦。例如在材料科學領域,能設計出容量與壽命更好的電動車電池;甚至在醫藥領域,協助研發新藥以及替代能源。

延伸閱讀
Google Willow量子電腦晶片重大突破!從量子糾錯到實用應用的未來展望

-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

Nvidia 稱「量子之路」仍有漫長距離

相較之下,Nvidia 則普遍認為商用量子電腦需要更多時間來突破硬體限制。黃仁勳在今年初的 CES 展會上就直言,量子電腦要大幅提升 qubit 數量並解決高失誤率等問題,技術門檻相當高,可能要等到 15 至 30 年後才能見到大規模普及,20 年也許是大多數人能接受的「中間值」。

這番言論甚至一度重挫量子概念股市值,當時,相關領域公司共計蒸發逾 8 億美元,足見市場對「時間表」的認知改變,如何牽動資金流向。

量子運算真實應用場景與挑戰

到底量子運算能帶來哪些實質影響?最常被提及的應用包括:

  • 材料科學與製造:透過量子模擬更精準地預測化學反應,降低開發成本並提升效率,像是製作新型電池或耐用新材料。
  • 新藥研發:運用量子電腦快速分析分子結構,加速藥物設計過程。
  • 金融與物流:在風險分析、路徑優化上提供更高精確度,有潛力為金融市場或物流企業帶來全新動能。
  • 網路安全:由於量子電腦可在短時間內破解傳統加密算法,各國政府與企業也加緊研發量子安全的保護措施。

然而,這些應用能否在 5 年內具備商業價值,還取決於是否能成功穩定放大 qubit 數量,並全面克服高錯誤率以及環境干擾等挑戰。業界專家認為,在此期間,量子電腦仍會與傳統超級電腦或 GPU 協同作業,先嘗試解決特定領域的「局部需求」,再逐步擴大應用範圍。

不論是 5 年或 20 年,量子運算正在以更快的步伐向前邁進。多家大型科技公司與研究機構正投入人力與資金,力圖率先達成量子霸權,亦即讓量子電腦解決目前世界上最棘手的問題,並對產業與社會帶來深遠影響。至於這個未來有多快到來,市場仍在觀望,也許等個五年就能看出端倪;若真要等到二十年,投資者和科技圈可能也早已變革數回了。

延伸閱讀
日本光量子電腦技術突破!室溫運作與超高速計算

推薦閱讀

你可能也喜歡

其他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