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政府宣示,將在一至兩年內收購 10,000 張高效能圖形處理器 GPU,為國家級 AI 計算中心提供硬體基礎,加速打造AI的創新生態。
根據南韓代理總統崔相穆釋出的訊息,這項計畫的核心在於透過公私部門合作,儘早讓國家級 AI 計算中心投入運作,以確保南韓在國際 AI 競爭中能占有一席之地。這個動作不僅為南韓的佈局揭示新方向,也顯示 AI 產業正由企業間競賽,逐步演變成國家級科技實力的全面較量。
南韓政府的驅動力與 GPU 問題
過去談到 AI,焦點通常集中在企業推出的服務或產品,但如今南韓政府顯然認為,若要在這場國際競爭中勝出,必須拉攏公私合力建設更完善的基礎設施,尤其在高效能運算資源上,要先卡位以因應未來的快速發展。
這 10,000 張 GPU 預計作為 AI 模型訓練與推理的核心硬體,搭配國家級超級電腦中心與雲端平台,提供研究機構和企業開發更先進的 AI 服務。依照南韓政府規劃,相關預算編列、GPU 型號篩選和民間企業參與名單等細節,最快在今年 9 月定案。屆時,各家企業將可投入資源與技術,一起協助政府建構這個國家級 AI 巨獸。
美國出口限制與南韓的優勢地位
美國近期頒布的新規範,對 AI 晶片與技術的全球出口祭出嚴格管制,並依據國家分層級核發出口許可。目前包含南韓在內的約 18 個國家獲得豁免,意味著他們在 GPU 採購上將不受重大限制;但其他超過 120 國則面臨數量或規格上的限制,伊朗、中國、俄羅斯則幾乎被完全封殺。
在這樣的國際情勢下,南韓與美國之間的技術合作毫無疑問更趨緊密,也讓南韓在取得尖端硬體資源上具備相對優勢。
GPU 的市場結構
在全球 GPU 市場,NVIDIA 以超過八成市占率穩坐龍頭,生成式 AI、加速運算以及資料中心領域的高需求,使得 NVIDIA 晶片成了眾多企業與研究機構的首選。
然而,也有像 Intel、AMD 等老牌對手正在尋求翻身機會,而近來微軟所支持的 OpenAI 也試圖降低對 NVIDIA 的依賴,傳出自研第一代 AI 晶片,並預計交由台積電代工,盼能分散供應來源。
儘管 NVIDIA 仍然是 GPU 市場的主流供應商,其他科技巨頭的在地化與自研計畫正在醞釀,顯示這個市場未來仍有相當可觀的變數。對南韓來說,如何與這些主要供應商保持良好合作,同時觀察新選項的技術效能與成本,將左右此番大規模採購的最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