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於本週宣布一項重大的量子計算突破,推出名為Majorana 1的量子晶片,標誌著量子電腦從實驗室走向實用化的重要里程碑。該晶片採用創新的拓撲超導體材料,結合了 Majorana 費米子的獨特特性,宣稱能有效解決量子位元極度不穩定的大問題。
微軟表示,這項技術有望在「數年內而非數十年後」實現大規模量子計算,可能大幅改變現有產業技術,應用範圍涵蓋藥物研發、環境治理、材料設計等多個領域。一起來了解看看 Majorana 1 是什麼,以及量子電腦未來將如何影響世界。
微軟量子晶片 Majorana 1 是什麼?
Majorana 1 量子晶片是微軟歷經 17 年研發的成果,採用了全新的拓撲超導體材料,成功製造出 Majorana 費米子,這是一種自 1937 年以來僅存在於理論中的粒子。
傳統電腦的運算單位是位元,只能是「0」或「1」;量子電腦則使用量子位元,能同時處於「0」與「1」的疊加態,大幅提升計算能力,可處理傳統超級電腦需數百萬年才能完成的複雜問題。然而,量子位元極易受外界干擾且壽命短暫。雖然 Google、IBM 等龍頭企業已推出多款量子晶片,但在降低錯誤率和延長量子位元穩定性上面臨挑戰。
而微軟的 Majorana 費米子之所以受到矚目,正是在於其「拓撲保護」特性,能大幅減少量子位元因環境干擾而產生的錯誤,並在硬體層面提供更高穩定度。這也讓 Majorana 1 晶片在量子位元的穩定性上領先現有技術,為大規模量子計算奠定了堅實基礎。
相關結果也已發表於《自然》期刊,經過同行評審,提升了其權威性與可信度。
量子計算的無限潛力
量子計算的核心價值,在於能解決傳統超級電腦難以處理的複雜問題。它能以極快速度模擬分子、原子甚至更微觀層級的行為,加速促進藥物研發、材料科學以及環境治理等領域的技術創新。
舉例而言,量子計算能精確模擬分子之間的交互作用,縮短新藥從研發到上市的週期;在環境治理方面,則有望透過高效模擬催化反應,找出分解海洋中微塑膠或其他污染物的有效途徑;同時,也能推動自修復材料的發展,應用於建築、製造與醫療領域,徹底顛覆現行產業模式。
全球量子競賽加劇,微軟、Google、IBM 誰將領先?
微軟並非唯一在量子計算領域深耕的科技巨頭,Google 於 2023 年 12 月推出的 Willow 晶片,展示了其在量子糾錯和計算速度上的突破,聲稱能在數分鐘內完成傳統超級電腦需數百萬年才能完成的計算。IBM 則預測,2033 年將實現大規模量子計算的商業化應用。
此外,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已將微軟納入其「Underexplored Systems for Utility-Scale Quantum Computing」(US2QC)計畫的最終階段,顯示量子競賽早已跳脫純商業範疇,進一步上升至國家戰略層級。
技術細節與挑戰
雖然 Majorana 1 晶片在穩定性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但要達成真正「顛覆」社會、上看百萬量子位元的願景,仍有多項科學與工程議題需克服。微軟目前晶片上僅搭載了 8 個拓撲量子位元,距離百萬級別仍有相當差距。
一些量子領域專家指出,微軟的技術雖然在理論層面具備優勢,但實際要擴大規模以達到實用化,工程上仍會遇到不少挑戰。部分學者對微軟的結果持保留態度,認為尚未完全證明拓撲量子位元的「實際存在」;但微軟研究團隊強調,隨著工程優化的持續推進,這些難關可望在未來數年內逐步克服,最終讓量子電腦成為主流。
對台灣產業的潛在影響
量子計算的發展,勢必為全球科技產業帶來深遠影響,台灣作為半導體與高科技製造重鎮,也不例外。隨著量子計算技術日趨成熟,台灣的晶片製造與材料研發等領域可能迎來全新機遇;在藥物開發、材料科學等應用上,也有望創造更多跨產業合作的可能性。
倘若國內廠商能及時掌握這波量子革命,從材料製造到雲端服務都有機會開拓新商機。雖然現階段量子世界的大門尚未完全敞開,但這場勢必重塑產業版圖的科技競賽,已經正式展開。
延伸閱讀
Google Willow量子電腦晶片重大突破!從量子糾錯到實用應用的未來展望
【量子網路】下一代超高速網際網路,深入解密光纖中的量子資訊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