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冰河期下一次何時到來?最新研究:暖化已改寫時程,再等萬年!

分享

地球過去數百萬年來,經歷了多次冰河期的「冰期」與「間冰期」的反覆交替。依照自然規律,科學家長期推估下一次冰期約在一萬年後才會開始。

不過根據一項由多國研究人員共同進行、並刊登於《Science》期刊的新分析顯示,地球本應按著固定週期邁向下一場大規模結冰,卻很可能因人類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而大幅延後。研究團隊提醒,地球冰河期變動將帶來長遠的氣候影響,並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減碳與環境政策的重要性。

地球冰河期是什麼?

地球冰河期是指全球氣溫長期下降,導致極地和大陸冰川大幅擴展的時期。在冰河期,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冰蓋覆蓋範圍會顯著增加,甚至延伸到較低緯度地區。地球歷史上曾多次進入冰河期,每次持續數十萬年至數百萬年之久。

冰河期與冰期、間冰期的差別?

簡單來說,冰河期是一個較大的時代概念,指地球長時間處於寒冷氣候的時期,期間會有大量冰川覆蓋高緯度地區,並可能影響全球氣候與海平面變化。然而,冰河期內並非持續極端寒冷,而是會交替出現「冰期」與「間冰期」。

換句話說,地球現在仍處於一個冰河期內,但屬於較溫暖的「間冰期」,而未來若進入下一個「冰期」,則可能再次出現大範圍冰川擴張的現象。

地球冰河循環的奧秘

科學界長期以「米蘭科維奇循環」理論解釋冰河期的形成:地球圍繞太陽的軌道形狀、地軸傾角以及擺動都會在數萬至十萬年不等的時間尺度上改變,進而影響高緯度地區的夏季日照強度。

當特定參數同時湊齊時,陸地冰蓋面積便會顯著擴張,進入冰期;反之,間冰期則是冰蓋消退的溫暖時段。

此次新研究彙整了長達一百萬年的地質證據,包含深海沉積物顯示的古海洋溫度、北半球陸地冰層變化等資料,並仔細對照地球軌道參數的細微變化,成功找出過去90多萬年間每場冰期與間冰期形成的規律。

-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

地球冰河期下一次是什麼時候?

從研究團隊解讀出的軌道變化週期來看,若只考慮自然情況,地球理應在約一萬年後開始轉入寒冷的冰期,結束目前的全新世溫暖期。

但論文共同作者指出,這只是單純依軌道訊號所作的理論推論,不包含任何人為因素。實際上,人類工業革命以來,累積排放到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已經嚴重擾動地球的氣候平衡,使得原本應有的結冰時程很可能被延宕。甚至有專家直言,這股人為加溫的影響或將持續數萬年至數十萬年之久。

為什麼排放碳會影響冰河週期?

地球冰期與間冰期的演替,關鍵在於能否讓高緯度地帶的夏季不夠暖,以使冰雪終年堆積,並循序擴張成龐大的冰蓋。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全球整體溫度隨之升高,融冰速率也上升。

換句話說,地球正在經歷前所未見的暖化幅度,其結果可能讓原先該到來的冰期變得遙不可及。部分科學家甚至推測,就算稍微降回到過去的天然碳排放水準,也很難在短期幾千年內修正人類帶來的溫室效應。

暖化世代的關鍵抉擇

雖然很多人對下一次冰期感到遙遠甚至難以想像,但這項研究給我們最直接的啟示,是人類活動能在極長的時間尺度上,顛覆地球原本的自然周期。碳排放和溫室效應,已非單純幾十年氣候變遷的短期議題,更將對未來萬年甚至十萬年的氣候態勢產生深遠影響。

從長程眼光來看,假如暖化伴隨更頻繁的極端氣候,甚至改寫海平面與生態系統的運作,所有文明都難免承受衝擊。

行動與對策

面對如此龐大的未來變數,研究人員強調,各國決策者與一般民眾都該正視減碳與轉型的急迫性。雖然下一次冰期的到來時點可能被大幅推後,但這並不代表可以置全球暖化於不顧;更何況若溫度長期過熱,亦會引發新的環境風險,如海洋暖化、極端天氣頻傳與生物多樣性劇減等等。

我們或許不會立刻目睹下一次冰期的盛大場景,卻必須為該來卻遲到的寒冷,或未來難以逆轉的暖化,負起一份責任。只要多一些瞭解、多一點決心,也許我們都還來得及為地球環境再多盡一分力。

推薦閱讀

你可能也喜歡

其他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