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血月 3月14日登場!台灣的月全食什麼時候能看到?

分享

2025 年第一場「血月」將於3月14日登場,天文迷只要抬頭仰望,就能欣賞月全食帶來的紅銅色光輝。不過三月的血月在台灣地區並不可見,所以許多人關心何時才能在台灣見到血月奇景?答案是2025年9月8日!以下帶您深入了解血月和月全食關鍵時程,以及2025年度不可錯過的天文亮點。

血月是什麼?為什麼月亮會變紅?

所謂「血月」即是月全食的俗稱。當月球運行至地球背後,且地球正好位於太陽與月球之間,月球會完全沒入地球本影區,導致太陽光無法直接照射到月面。此時地球大氣層仍會將波長較長的紅光折射進入地球本影,讓月球表面呈現紅銅色,看起來宛如帶著血色,因此得名血月 (blood moon)。

需要注意的是,血月出現通常都與月全食息息相關,一年之中全球大約可能出現兩到四次月食,但不一定全部都是「全食」;若只是部分進入本影,便是月偏食;若僅進入地球半影,則是半影月食,月亮看起來只會略微變暗。

2025 年首場月全食 3 月 14 日登場

根據臺北天文館預報,2025 年首場月全食發生在 3 月 14 日,整個食相歷時約 6 小時 2 分,全食階段維持約 1 小時 5 分。月球將從地球半影區的北側穿越,美洲及東太平洋地區可欣賞完整過程,南美洲東部則在月亮落下之前仍能目睹月沒帶食,而像是大洋洲、韓國、日本等地則能見到月出帶食的局部畫面。

可惜的是,此次血月無法在台灣觀賞。想在第一時間看到月球逐漸轉為古銅紅的浪漫場景,恐怕得親赴上述國家或地區,或透過線上直播及觀測專業影像。

但台灣天文迷毋須過度失落,因為下半年還有一次絕佳觀測機會。

-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

台灣血月,2025年9月8日登場

2025 血月 台灣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同時說明,2025 年度第二次月全食將落在台灣時間的 9 月 8 日,這次台灣地區能全程目睹。

從前一晚 9 月 7 日深夜開始,就會進入「半影食始」階段,接著依序出現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與半影食終等七大過程。整個月全食將橫跨約 5 小時 27 分,包含至少 50 分鐘以上的全食階段,預料是台灣天文迷 2025 年最期待的天象之一。

台灣之所以睽違 7 年才再度看到完整血月,主要是因為月食發生頻率並不低,但必須月球、地球及太陽三者幾乎排成一直線,同時發生在適合台灣觀測的時間與位置;這些條件缺一不可,因而難得一遇。

月全食的 7 大階段

月全食

想要更深入了解月全食的過程,不妨先記住以下 7 個重要階段:

  1. 半影食始:月球與地球半影首次外切,月面略微變暗。
  2. 初虧:月球開始進入本影,月面邊緣出現缺角。
  3. 食既:月球完全進入本影,正式進入全食階段,呈現暗紅色。
  4. 食甚:全食最深的時刻,地球本影覆蓋月面最大範圍。
  5. 生光:月球開始移出本影,血月狀態逐漸消退。
  6. 復圓:偏食結束,月面恢復圓滿亮度。
  7. 半影食終:月球脫離地球半影區,整個月食過程告終。

每一個階段的變化都相當微妙,肉眼即能發現月亮色澤與形狀的細微變化,若想欣賞更完整細節,也可利用低倍望遠鏡或搭配手機或高級相機進行長時間曝光。

2025 年的其他天象:最大與最小滿月

除血月外,2025 年也有其他引人關注的天文現象。月球繞行地球並非正圓軌道,而是近似橢圓,因此滿月有「最大」與「最小」之分:

  • 最小滿月:2025 年 4 月 13 日。此時月球較遠,視直徑縮小,差不多如硬幣 1 元大小的比例。
  • 最大滿月:2025 年 11 月 5 日。此時月球相對較近,視直徑較大,約可比擬 5 元硬幣相較於 1 元硬幣的大小落差。

雖然肉眼觀察未必能立刻分辨,但喜愛攝影的天文愛好者可以嘗試以同款鏡頭拍攝比較,以更精準地展現月球視直徑的明顯差異。

推薦閱讀

你可能也喜歡

其他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