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其實不懂你狗狗的心?研究指出:人類經常誤判狗狗情緒和肢體語言!

分享

台灣許多家庭都視狗狗為重要的家人!但你真的看得懂自己狗狗的心思嗎?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新研究指出,人類往往只憑外在情境就判斷狗狗開心或不開心,卻忽略狗狗本身的表情和行為線索,導致飼主其實經常錯估愛犬真正的情緒狀態。

這樣的研究結果不僅引發國際社群熱議,也提醒所有愛狗人士:若想和愛犬培養更深厚的互動,也許先認清我們其實沒那麼會讀狗狗的心才是一大關鍵。

人類容易以己識狗狗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博士生暨動物福利科學家霍莉.莫里納洛(Holly Molinaro)和心理學教授克萊夫.溫恩(Clive Wynne)在期刊《Anthrozoös》上發表了這項研究。

狗狗情緒研究
圖/tandfonline

他們透過兩組實驗,找來超過數百名受試者,先為同一隻狗狗錄製多種正面情境,例如餵食零食、賞玩具、帶牠出門;還有負面情境,例如被主人輕斥、看見吸塵器。再向受試者展示不同版本的影片。有的影片保留了情境背景,有的則只留下狗狗本狗,甚至還會有「正面情境配狗狗實際負面反應」的錯置版本。

狗狗肢體語言研究
圖/tandfonline

讓研究團隊意外的是,受試者幾乎都會根據外在狀況來判斷狗狗的情緒,而不是依照狗狗自身的行為、尾巴或臉。假設影片中出現有對狗狗不友善的動作,受試者就認定牠此時煩躁難受;但當他們看到的影片只是換個背景或道具,例如同樣的狗狗卻搭配主人拿起牽繩的畫面,大家就一致認為牠正期待開心的散步。研究顯示,僅僅改變情境就足以左右受試者對狗狗情緒的評價。

情感投射「人化」添誤判

狗狗肢體語言研究
圖/tandfonline

進一步分析也發現,人們對狗狗的「人化」偏見相當普遍。研究人員解釋,狗和人類的情感處理模式並不完全相同,但許多人習慣把自己的感受強行套用在狗狗身上。比如,狗狗被罵時低頭縮耳,人往往會覺得牠在懊悔,但其實有可能只是害怕更多責罵。這種投射行為容易誤解牠們真正想表達的訊號。

另外,具備豐富養狗經驗或自認非常懂狗狗的人,也未必更擅長辨識正面與負面情緒。他們反而傾向在多數情境下「過度正面解讀」,可能忽略狗狗呈現的細微焦躁、不安等信號。

而不準確的情緒判斷不只影響飼主和狗狗間的互信和依賴,對狗狗健康也可能埋下隱憂。舉例來說,若狗狗在緊張壓力中卻被誤以為「牠在撒嬌」,飼主可能會繼續施加更密切的互動,反而壓迫到狗狗;或當狗狗表現出防禦行為時,飼主沒有及時安撫或修正環境,也恐導致狗狗焦躁升高、甚至出現攻擊風險。

哈士奇 可愛

該研究團隊建議,若想真正看懂狗狗的情緒,第一步是先承認:「人類普遍沒有想像中會解讀情緒。」,唯有意識到這層偏誤,才能主動關注狗狗的樣子、耳朵動作、尾巴擺動幅度、走路姿勢等,去判斷牠究竟是輕鬆、警戒,還是有明顯壓力。

莫里納洛也強調,不同狗狗個性各異,就算是兩隻外表相似的狗狗,也可能有截然不同的「微表情」。因此,多花些時間觀察自家毛孩的日常習慣和行為,會是增進理解的最佳方法喔!

延伸閱讀
研究發現,海豚會「微笑」來進行溝通!
貓懂人話嗎?最新實驗證明貓咪能將單詞與影像連結!

推薦閱讀

你可能也喜歡

其他人都在看